第33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塔嬷嬷道是,犹豫了下道:“殿下将来必然要有儿子,旁的没什么,可惜了大阿哥……”
    太妃瞧了她一眼,明白她的想法。澜舟和澜亭哥儿俩,六个月抱到她这儿养活的,可说是看着长大,情分不同一般。澜舟有将相之材,但碍于出身的缘故,只能屈居人下,塔都心里替他惋惜。
    太妃拍了拍膝上的松鹤裙门,慢悠悠道:“儿孙自有儿孙福,爷们儿有出息,功勋靠自己打出来。他吃了出身的亏,那也是没法儿,不过乱世出英雄么,将来自立门户,封侯拜相也不是难事,天底下又不只有南苑一个王爵。”
    这里正闲聊,猛听见外面一串脚步声到了门上,总管在槛外呵腰回禀:“回主子话,宫里来旨意了,请主子上银安殿迎旨。”
    太妃心里咯噔一下,“这么郑重其事的,什么缘故……”
    一面说,一面抿了头上前殿去。半道上遇见了匆匆而来的婉婉,她脸色有些发白,低声叫额涅。
    太妃过去牵她的手,“别匆忙,脚下走稳了,横竖咱们到了才宣旨呢。”忽然发现她的手很凉,想是知道她哥哥那个德性,唯恐又出什么幺蛾子。
    进了银安殿,殿里已经点起了接旨的香案,良时面上一派自然,手却握紧了。婉婉环顾四周,奇怪阎荪朗竟来了,见了她忙起身,拱手长揖下去,“臣恭请长公主殿下金安。”又向太妃打拱,“给太福晋请安。”
    婉婉点了点头,“阎少监此行,带了皇上的旨意?”
    阎荪朗道是,往上首一站,宏声道:“皇上有旨,南苑王接旨。”
    一屋子人都跪了下来,婉婉伏在青砖上,一字一句听阎荪朗诵读。听到最后那句“南苑王不必相送”时,脑子一阵晕眩,险些栽倒。
    如果单纯只是省亲,为什么不让她丈夫陪同?古来女儿回门,没听说过不要姑爷的,皇上还特特儿叮嘱了,究竟是什么意思?旨意宣读完了,她站起身问阎荪朗:“少监离宫时,皇上可接到我们王爷的题本?”
    阎荪朗是司礼监的二把手,肖铎之下就数他。司礼监掌管着批红的差事,所有奏章入京先进司礼监,所以皇帝收没收到,阎荪朗最清楚。
    可他说没有,“臣出宫时并未接到王爷的题本,万岁爷那头的旨意来得快,命八百里加急,臣是跑瘸了三匹马,才在今儿抵达金陵的。”
    良时低头看手谕上的时间,七月十七,就在婉婉诊出遇喜的第二天,阎荪朗秘密从京城出发,只花了三天便进了南京地界。老五今早有飞鸽传书送到,他大致已经知道情况,但是这么短的时间内来不及作出反应。既然是发了圣旨,敢不遵从就是抗旨,慕容高巩打的什么主意他明白,一个帝王,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真是令人不齿!
    太妃早有不好的预感,只恨果然应验了,故作镇定道:“那么阎大人,皇上大约还不知殿下有了身孕吧?”
    阎荪朗一副讶然的表情,“这是天大的好事儿,给太福晋道喜了。”又向南苑王及长公主不迭拱手,“恭喜王爷,恭喜殿下。”
    太妃仗着年纪大了,了不起叫人说老糊涂,试探着道:“殿下是十五才诊出有喜的,孩子月份尚小,舟车劳顿,怕对孩子有损伤。可否请阎大人回明圣上,稍缓些时候再送殿下入京?孩子头三个月要静养,万一有个好歹,懊悔可就来不及了。”
    阎荪朗在听她说话的时候微微躬着身,频频点头,神情恭顺,可是应答却没有任何商讨的余地:“请太妃明察,臣只是传旨的,旨意怎么说,臣就怎么做。殿下遇喜,臣替殿下高兴,可臣能力所及的,不过是想尽一切办法,将殿下安然护送至京城。至于旁的,臣人微言轻,不敢违抗皇上旨意,还请太妃见谅。”
    太妃无可奈何,转头看儿子和儿媳,婉婉虽然极力自持,但精神却开始萎靡。良时倒尚好,还是谦和的模样,耐下性子来微笑:“这事真遇得巧,一步之差罢了,皇上若知道,想必还是会酌情考虑的。阎大人一路辛苦,从北到南只花了三天,就是咱们祁人的巴图鲁,也未必赶得上。横竖已经到了,要启程,也得容本王为殿下准备准备。请阎大人暂且在别业歇息,今晚上为阎大人接风洗尘,待殿下筹备得差不多了,阎大人也缓过劲儿来了,到时再上路,不至于乏累。”
    他周到而客套,肖铎那头是不指望了,阎荪朗必然是司礼监下一任的掌印。现在打好交道,应当不算晚。
    婉婉从银安殿里出来,这么热的天气,背上却起了冷汗。铜环扶着她,不住看她的脸色,“殿下保重,仔细孩子。”
    她呆滞地看了她一眼,“就是因为这孩子,皇上才一意要我回京的吧?”
    其实她什么都知道,这回她和孩子成了人质,要被她亲哥哥挟持了。难道把她嫁到江南,仅仅是为了有朝一日利用他们控制南苑王吗?这个哥哥好深的算计,一母同胞,全然没有手足亲情,果真为了帝王霸业,万事皆可抛。
    铜环不知怎么安慰她,只是怅然望着她。如果肖掌印还在,也许事情尚有转机,可惜了,朝中已经没有人能护长公主周全,往后的路坦荡也好,荆棘密布也好,都要她自己走完。
    太妃心里也乱得厉害,一再说让良时再想办法,“奏折不是还未抵京吗,等两天瞧局势如何,没准儿皇上得知了消息,重又降旨,命你安心养胎了呢。”
    婉婉苦笑了下,怎么可能,南苑王府里应当是有细作的,否则怎么前脚刚诊出喜脉,后脚就派人来接她回京了?然而自己的哥哥,还能说什么?她喟然道:“额涅跟着受惊了。没什么,我离京半年,回去瞧瞧也好。额涅放心,我会尽快回来的,还要在南京坐月子呢。”
    太妃点点头,但知道所谓的尽快回来,只怕是自我安慰。先前他们夫妻不和时,从来未见皇帝过问,现在感情日深,又有了孩子,偏要拆散他们,这混账皇帝真是打了一手好算盘。
    婉婉回隆恩楼,失魂落魄。小酉整理行囊,不时回头看她,她歪在榻上盘弄一柄如意,眼睛痴痴瞧着窗外,半晌一叹,叹出了内心最深处的郁结。
    澜舟和澜亭也得了消息,从家学里慌忙赶回来,跑得气喘吁吁,进门又噎住了,不敢说话。
    婉婉打量他们,两个孩子满头大汗。她笑了笑,招呼他们坐下,让铜环送冰碗子给他们消暑。
    澜亭咽了口唾沫,“额涅,听说宫里让您回去,是吗?”
    婉婉想了想道:“也不一定回宫里,我出降前就修好了长公主府,这回应当是住到那里去。”
    “谁照顾额涅?”澜舟站起来说,“额涅有了小弟弟,身子正虚弱,怎么经得住长途跋涉?王府里还有太太和阿玛,北京府里有什么?叫额涅一个人孤伶伶的吗?”
    婉婉眼前浮起一室静谧,她在豆灯下独坐的凄凉场面,不由鼻子发酸。嘴上却要敷衍:“没关系,铜环和小酉她们都在,她们会照顾我的。我以前在宫里也是这样生活,一直待了十六年。现在回去一阵子,不久就回来的,你们要听话,好好孝顺太太和阿玛,别惹他们生气。”
    澜亭吞吞吐吐了半天才道:“反正儿子闲着,儿子陪额涅一块儿上京吧。”
    他这话一出,令澜舟意外,看这兄弟平时只爱玩儿,紧要关头竟然那么讲义气!
    澜亭眨巴着眼睛看婉婉,“额涅,您的意思呢?”
    所以是自愿当质子吗?婉婉招手让他过去,在他的总角上抚了抚,“好孩子,和你哥子一块儿好好读书,这是最要紧的。紫禁城原就是我的娘家,我回娘家去,还有人吃了我不成?”
    澜舟涨红了脸,“亭哥儿说得对,咱们兄弟陪额涅一块儿上京城。”
    婉婉感到很安慰,但依旧说不必,转过头,悄悄擦了眼泪。
    不能长时间打搅有身孕的人,怕她会累。澜舟拉着澜亭出来,走在傍晚的嬿婉湖边上,心情一落千丈,“狗皇帝,将来落到爷手上,爷一定宰了他。”
    澜亭沉默不语,隔了半天说:“我刚才和额涅表忠心来着,额涅会感动吗?可以让我妈回来了吗?”
    澜舟愣了下,对他的敬佩顿时化作了一团青气,“你盘算的是这个?”
    澜亭嗯了声,“我想我妈了。”
    澜舟狠狠剜了他两眼,“你去和阿玛提一提吧……”
    澜亭兴奋得两眼发光,“阿玛能答应吗?”
    “要是你不怕被打折腿的话。”
    这个时候想那一出,没准儿真害得他们的母亲今生今世回不来了。长公主不过回京省亲,就算扣押,好歹也有个年限。阖家正愁云惨雾呢,他想着让他妈回来填缺,真是不要命了!
    哥儿俩推推搡搡从垂花门上出去了,天渐渐暗下来,婉婉坐在窗前发愣。铜环不住劝她:“殿下回床上躺着吧,别把事儿想得那么坏,兴许皇上就是想您了,没别的。”
    她低下头轻声喃喃:“想我了……以往在宫里,也不常见面,怎么这会儿就想我了。我怀着身子呢,让我走那么远的路,万一坐不住胎,我怎么对得起王爷……”
    她说着,眼泪滔滔流下来。幼小就没了怙恃,靠同父的哥哥长大,后来一母的哥哥拿她填了窟窿,在她适应了这个窟窿的时候,又狠狠把她拽回去,不在乎她是否卡住了手脚,会不会因此变成残废。她本来很庆幸,在藩王府找到了家的感觉,即便曾经落落难合,现在有了孩子,她就真的打算安定下来了。可惜皇帝不给她这个机会,他说过,大邺不光是他的责任,也是她的责任,因此怎么折腾都心安理得。
    小酉忙给她擦眼泪,“不能哭啊,您哭,小阿哥也哭,多不好!等着王爷回来吧,他一定有法子的。”
    她慢慢摇头,“圣旨当众宣读,谁敢违抗?就算他有法子,我也不能让他使。”
    四肢一阵阵发虚,只能回床上歪着。太妃来瞧她,说了很多慰心的话,她又得反过来开解她,佯装着笑脸,腮帮子都笑酸了。
    良时很晚才回来,她听见脚步声,忙起身等他。他进门见她站着,嘴里怨怪她不知道作养自己,到了她面前,目光一遍遍在她脸上巡视,然后紧紧抱住了她。
    “婉婉……”他鼻音浓重,带着哭腔,“我留不住你,咱们只能暂且忍耐。”
    他斟酌再三,唯一的办法大概就是此刻就举兵,但是事出仓促,一切还未有准备,贸然行动是兵家大忌。况且他也要顾及她,知道她未必愿意为了不回京,而造她哥哥的反。所以他现在经受的,竟是肖铎当初遇到的尴尬境地。上年皇帝派西厂来接步音楼进宫,肖铎的心境大概和他现在一样吧!
    婉婉已经给自己鼓了好半天的劲儿,不愿意在他面前伤心,叫他为难。
    她轻抚他的背,脸颊贴着他的,温声说:“我不过回一趟娘家,你就蛇蛇蝎蝎的么!走的是水路,不会颠簸的,你只管放心好了。旨意上说不让你相送,那你就等一个月,然后来接我,这样好么?”
    他匀口气,发现自己失态,忙转过脸调整了下。再面对她时,重新换上了笑脸:“我是一刻都不想和你分开,听见你要走,就像天要塌了。你说得对,不叫我相送,我可以去接你。你在京里等我,什么都别想,光数天数,满一个月的时候我就到了。”
    她笑着点头,眼里有隐约的泪光,“这一个月我都用来想你,你也要想着我。”
    她早就成了他生命的全部,不光她,还有孩子。他吻了吻她的额头,“我会时时刻刻想你,你等着我,我很快就去接你。”
    都在安慰对方,都是自欺欺人,否则还能怎么办,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
    ☆、第54章 碧瓦难留
    其实心里仍旧隐隐抱着希望,也许二哥哥是真的没有收到良时的奏疏,不知道她有孕了。如果等上两天,万一真的重新下令让她静养呢?婉婉胆战心惊地盼着,可是三天过去了,依然没有任何消息。
    阎荪朗来拜见,弓着身子说:“殿下不肯动身,臣没法向朝廷交代还是其次,时候耽搁得太久,到最后带累的是王爷,请殿下三思。”
    婉婉觉得自己几乎放下尊严了,捂着肚子说不适,“这会儿上路,只怕会要了我的命的……”
    阎荪朗无可奈何,他和长公主虽然不像肖铎那么亲近,但也算瞧着她长大。平时的长公主何等骄傲自矜,现在这样,实在让人唏嘘。
    “那就明儿吧,明儿是最后期限,要是过了,一顶欺君罔上的帽子扣下来……”他向上觑了觑,长公主脸色煞白,他没能把话说完,打了个拱,悄悄退了出去。
    到底还是得走的,婉婉从隆恩楼里出来,阎荪朗多等了一天,赚得盆满钵满。
    一大家子人在门前送她,太妃满面愁容,拉着她的手说:“无论如何,保重自己要紧。你要留神吃口上,再觉得不对付,只要是好的,尽量多吃些。孩子这会儿正是长个儿的时候,娘肚子闹了亏空,受苦的可是他。”语罢顿下来,无限眷恋地审视她,“好孩子,我真不愿意你走,咱们一家子多和睦,现在弄得……”
    该说的都说了,婉婉极力控制自己,只道:“额涅别伤心,我过程子就回来。”
    澜舟哥儿俩围在她身旁,轻轻叫着额涅。她笑着抚抚他们的脑袋,转身登上了辇车。
    良时送她到桃叶渡,两个人静静对坐,相顾无言。隔了很久才见她把手探过来,柔软的掌心覆在他手背上,用力一握道:“咱们说好的,高高兴兴的。你这模样怎么办,叫我难受么?”
    他才露了个笑脸,“我在算时候,瞧哪天出发合适。”他仔仔细细计较着,“南京到北京两千多里,走水路日夜不停需十五日。我走陆路入京,至多三天,加紧些儿,两天半也能到……那我八月十二就动身,到京城正赶上十五。我记得上年中秋,咱们就是一块儿过的,这回也一样。”他鼻子一酸,不敢让她看见,低头把她的手压在了唇上。
    婉婉想起来,那回她被人轻薄,是他相救,那时候自己就有些喜欢他。今年本以为可以顺顺当当的,结果竟要做起牛郎织女来了。
    她把眼泪咽进肚子里,笑着说好,“我在月下设宴,等着你来。”
    他也害怕,怕她像流星一样,短暂划过他的天空,留不下任何印记。于是他卷起袖子,把手臂伸到她面前。
    婉婉懵懂望着他,“怎么了?”
    他说:“你咬我一口吧,咬得重些,就像在我身上打个戳,一生一世都跑不掉了。”
    她听了笑他傻,“那多疼呀……”
    他却坚持,“咬出血来才算数。”
    她再也笑不出了,现在这事儿,真有歃血为盟的激昂和震撼。低头看那手臂,搂过她多少回了,熟悉得就像她自己的。她下不去那嘴,咬坏了可怎么好!他往前递递,以示催促,她挣扎半晌,知道他的倔脾气,只好匀了口气,抓住胳膊,用力啃了上去。
    皮肉沙沙,有脆裂的声响。她尝到了铁锈似的味道,心里一惊。忙抬眼看他,他连眉头都没皱一皱,欣赏那圈玲珑的牙印,面上有欣慰之色。
    婉婉抽出手绢给他包扎上,然后挽起袖子,把自己的胳膊递了过去,“你也咬我一口,让我带回北京。”
    他在那白净纤细的玉臂上抚摩了半天,“我这一口下去,半截胳膊就折啦。”
    她毫无惧色,“我不怕,你咬吧。”
    他果然把嘴凑上来,牙齿作势轻啮两下,最后也不过狠狠亲了一口,“别把我儿子的妈咬坏了。”
    婉婉扑过去,紧紧抱住他,小声叫他的名字。他伪装了很久,却被她这样一个举动弄得防线崩塌了。她刚有孕,这时候正需要他,可是他没法陪在她身边。不达顶峰便身不由己,连心爱的女人都留不住。
    车里光线暗淡,找到她的嘴唇,吻中带着苦涩。她挂在他脖子上,很多时候就像个小女孩,动作生疏,却执拗地做着大人才做的事情。吻了那么多次,她一向很被动,这次忽然反客为主,简直末日狂欢般的吊诡。他捧住她的脸,喃喃说:“不要这样……”才发现她早已经泪流成河了。
    好恨,恨不得把慕容高巩千刀万剐,可是必须忍耐。他卷着袖子给她擦眼泪,温声安慰:“好了、好了……一个月而已,很快就过去了。”
    她抽泣着直起身,拽着他的手说:“良时,八月十二一定上路啊。”
    她最终登上福船,那船的船舷太高,上了甲板就再也看不见地面了。风帆鼓胀起来,慢慢驶离港口,她站在甲板上,空洞地望着天,有一瞬分不清苍穹的颜色,不是蓝的,像四合院门上久经磨砺的铜铺首。
    这辈子坐过两回船,上次是半年前的出降,那时候满心绝望,视死如归。这回是返航,转了一圈回到原点,一路的煎熬,比来时更甚。来时没有晕船,该吃吃该睡睡,倒也自在。这回不同,不知是不是害喜的缘故,不停想作呕,以至于看见盂盆就怕了。铜环她们总让她多吃,说吃归吃吐归吐,肚子里没了东西,吐的都是胆汁子,叫世子爷怎么办?所以为了孩子她得吃,嗓子里辣辣地痛,她也大口吞咽,为母则强,大概就是这样吧。
    两脚踩到地上时,她已经瘦了很多,两眼抠偻着,皇帝见了都大吃一惊,“怎么成这模样了?”
    她没有笑脸,规规矩矩跪地请安:“臣妹接旨回京谒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