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赵彩凤只扑哧一声笑了起来道:“你这是兵不厌诈啊!”
    “这你居然也知道!看来你掉了一次河里头,起来比我都博学多了?”宋明轩借着酒劲,也越发大胆了起来,只握住了赵彩凤的手背又紧了紧。
    赵彩凤被宋明轩戳到了敏感之处,也不敢拿他怎么样,只好就忍着半口气,让他楷些油去算了。
    且说萧一鸣回到了衙门,想到了宋明轩这办法的精妙之处,连一向患有笑容困难症的自己都忍不住笑了起来。韦老大他们也早起在八宝楼吃过了饭回衙门了,头一次见萧一鸣这笑出来的模样,当真是吓的差点儿消化不良。
    萧一鸣只笑着道:“韦老大,走我们在去一趟牢里审问一下那杀小马儿的凶手。”
    韦老大听了这事情,也没几分精神,他做捕快十来年了,虽然知道很多事情也是没法办的事情,他也已经从一开始的一腔热血磨练到了现在可以随便捣糨糊的态度了,可这会子听了萧一鸣这话,还是忍不住叹息道:“萧老弟,还是别问了,问不出什么鸟来的,这都快结案了。这种事情你以后经历的多了,就看淡了!”
    萧一鸣脸色一冷,只开口道:“那可不行,我来了这顺天府衙门,就不准再有这事情,你快跟我一起去,小松,快去把师爷叫来,让他再忙这最后一回!”
    萧一鸣不愧是官二代,这么一吩咐下去,大家虽然没啥热情,但都老老实实的去办了。胡师爷这会儿刚刚吃了午饭,喝了一些小酒,在门房里打瞌睡呢,听说是萧一鸣请他,也只忙不迭就带着笔墨纸砚往牢里蹦过去了。
    萧一鸣看了一眼蹲在牢房里头的犯人,大雍的律法算不算太严苛,况且这事情最后也只能判一个过失杀人,所以就算定案,这个犯人也不过就是发配边疆,要是遇上天下大赦的时候,还能回来也说不定。
    萧一鸣见那人虎背熊腰的,看着倒像是一个汉子模样,只打量了他几眼,开口道:“于老三,我这里还有些事情不太明白,想再问问你,你老实给我回答。”
    那大汉扭头来看了萧一鸣一眼,露出一双布满血色眼睛,只开口道:“案子都结了,口供都画押了,这位官爷还有什么话要问啊?”
    萧一鸣只清了清嗓子,一本正经问道:“没有,我就是想问问你,你杀人就杀人,干什么把小马儿屁股上的一块胎记给挖了?”
    于老三哪里知道胎记什么事情?可见萧一鸣说的真真的,自己也有些疑惑起来,只开口道:“那小马儿屁股上哪里有什么胎记,我怎么不知道呢?”
    “你不知道?”萧一鸣故作疑问道:“不是,你找个小倌做那事情,连人屁*股都没瞧见,你是怎么玩的?”
    原来那于老三是诚国公家隔了好几堂的远方亲戚,因为有一年他儿子在老家犯了事儿,是诚国公府的人给摆平的,所以这次出了这个事情,诚国公家便找上了他来顶罪。
    他是一个正儿八经的汉子,并不知道这诚国公家的六爷犯的是这种腌臜事情,可收下的银子也已经收了,又说好了会帮忙上下打点,等到了边关,打点过之后,偷偷的回来,反正这于老三在老家呆着,这事情也没有人知道,就神不知鬼不觉的了。
    于老三原本就觉得这种事情面上无光,如今又听萧一鸣这么说,心里暗暗骂娘,心道那六爷就是个变态神经病啊,从来只听说有喜欢搞女人的,他偏喜欢搞男人就算了,怎么还割人家的胎记呢!
    萧一鸣见于老三不回话,只又问道:“哎,问你话呢,那胎记到底怎么回事儿啊,我这派人把尸体送到人家乡下,那小马儿老娘哭着喊着说胎记没了,不是你挖掉的,还有谁?”
    于老三忍不住的恶心,可又觉得自己收了别人的钱,事情也都办的差不多了,不能在这个时候掉链子,只开口道:“我瞧着新鲜,就割了,好玩不行吗?”
    萧一鸣见他上钩了,只又忍不住问道:“怎么个新鲜法儿,是红的还是黑的?圆的还是扁的,我活这么大还没见过男人屁*股呢!你倒是给我说说?”
    一旁的韦老大活了几十年也从来没见过这样问口供的,只扶着额头听不下去了,就连胡师爷都为难道:“表少爷,这……这口供……怎么写?”
    萧一鸣只开口道:“照实写就是了。”
    胡师爷没辙,只好刷刷的写了下来:“人犯于老三承认挖去了尸体臀部的一处胎记。”
    萧一鸣看见了,只把那张纸递过去给于老三,于老三又不识字,也没看上面写了什么,只蘸上了印泥盖上了红手印。
    萧一鸣把那口供叠起来往怀里一塞,高高兴兴的去找赵大人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的够了~~~~今天不呼呼了,开始码字~~~求鸡血鼓励~~~
    ☆、第106章
    赵彩凤听说这事儿的时候已经是好几天后的事情了,吕大娘收了豆花摊子回来,瞧见她们家院子里的灯还没熄灭,兴冲冲的就过来给他们报喜来了。
    “我说彩凤啊!这回顺天府尹的赵大人可算做了一回实事了,愣是把诚国公家的六爷给抓了!”
    赵彩凤这会儿刚洗了澡从里面出来,手里端着一碗安神的红豆汤送到宋明轩的跟前,见吕大娘笑得满脸开花一样在门口,只忙不迭喊了她进来道:“吕大娘快进来坐一会儿。”赵彩凤只说着,往里头喊了一声,让杨氏再送一碗红豆汤出来。
    吕大娘便笑着过来坐了,先是看见了宋明轩放在石桌上写的字,只瞧了一眼便称赞道:“宋秀才这字可真好看啊,今年过年可得给我们家写上几幅春联贴上才好呢!”
    宋明轩只笑着应了,那边杨氏已经端了红豆汤送出来:“吕嫂子你说啥呢刚才,瞧你这笑哈哈的。”
    吕大娘只开口道:“好事情,说起来咱京城也许久没这样大快人心的事情发生了,就上回南风馆里头死了一个小倌那事情,害的彩凤差点儿被那些坏人害了,如今凶手抓住了,原来是诚国公府家的六爷,这个六爷无恶不作,还做拐卖孩子的生意,把京城里头走丢的孩子卖到南方去,你说这天高路远的,这辈子能找回来才怪呢!”
    赵彩凤一听,便知道是宋明轩那办法奏效了,那替罪的人犯肯定是被他讹出了什么来,赵彩凤一时高兴,就往宋明轩那边看了一眼,却不想宋明轩这时候正好也抬头看她,两人便心照不宣的笑了笑。
    吕大娘只接着道:“原来那顶罪的汉子是诚国公家的远房亲戚,听说诚国公家给钱就来了,并不知道却是这种腌臜的事情,自己都悔青了肠子,直说那六爷是个禽兽居然做出这种事情来。”
    吕大娘脸上的表情又丰富,说的越发生动了起来,赵彩凤只笑着道:“这就叫做: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一旁的杨氏听了,也不知道这句话啥意思,只知道平常宋明轩念书的时候,大多是四个字四个字的往外蹦,那必定这也是很有学问的几个字,只夸奖道:“咱家彩凤和明轩在一块儿才多久呢,就也学会了四个字四个字的说话了。”
    赵彩凤一时就红了脸颊,往宋明轩那边递了一个眼色道:“娘,这些都是宋大哥教我的。”
    杨氏听了,越发就高兴了起来。
    第二天晌午,杨氏把赵彩蝶托付给了对门的余奶奶,带着赵彩凤一起去广济路上的几家富户家里送衣裳。赵彩凤也顺便往广济路那边看一看,研究一下那边铺子的行情。
    广济路上住着的大多都是外地来的商贾,所以商业气氛比较浓厚,大街两边到处都是做各种生意的杂货店,有卖南北货的、有做糕点生意的、有开绸缎庄的、首饰店的、还有各地不同口味的菜馆。
    杨氏和赵彩凤送完了衣服,两人便在广济路上逛了起来,杨氏也是才来京城不久,瞧着样样都很新鲜,每家店都想进去看看,可是到了门口,却又害怕了起来,觉得自己身上穿着的衣服太过寒酸了,会不会被人给赶出来?
    赵彩凤瞧着杨氏这模样,心里就暗暗下定决心,以后要是有钱了,一定要让杨氏尝一尝有钱随便花,有店随便逛的滋味。
    杨氏在一家首饰店的门口停了下来,因为地段问题,所以里头摆着的主要商品都是银器,看来这一个路段上人群的消费能力还没有能达到随随便便买金子的地步。可是瞧着那些炸得亮晶晶泛着银光的首饰,杨氏倒是有些挪不动脚了。
    杨氏只回过头,看着扎了一个总角在上头包着一块包头布的赵彩凤,又忍不住心疼了起来。
    这个闺女她是疼到了骨子里的,小时候就长的讨喜,长大了又是一个美人坯子,奈何生在了她们这样的穷人家,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更别提什么金银首饰了。
    赵彩凤以为杨氏自己喜欢这些,见她不走了,只上前看了一眼,见门口摊子挂着几个看上去似乎便宜一点的耳坠,便开口问那老板道:“掌柜的,这个怎么买?”
    那掌柜的看了一眼,只笑着道:“姑娘好眼力,这一副耳坠子又便宜又好看,只要五十文钱!”
    五十文钱都够他们一天的菜钱了,赵彩凤听了,也只皱了皱眉头,把东西放下了道:“算了,我还是不卖了,也没什么好的。”
    杨氏见赵彩凤问了价格,以为她喜欢,见她又皱了眉头放下,当下更心疼了几分,只摸了摸刚才洗衣服换来的那一串钱,开口道:“掌柜的,这耳坠子,我买下了。”
    赵彩凤以为杨氏真心喜欢,见她执意要买下来,便开口道:“既然娘喜欢就买下吧!”
    杨氏听了这话,顿时就反应了过来,只开口道:“你不喜欢吗?那你刚才还问价格?”
    赵彩凤这才明白过来,只开口道:“我还没耳洞呢,要这些干什么,我以为娘您喜欢,所以才问的价格。”
    母女两人都弄清了对方的心意,忍不住也笑了起来,杨氏这才把耳坠给放下了,对那掌柜的说:“掌柜的,那这耳坠我们先不买了,下次再来。”
    两人从首饰店出来了,又到了隔壁的绸缎庄,这回赵彩凤并没有只看看而已,而是认真的选了几块面料,让掌柜的包了起来。
    杨氏见了,只开口问道:“彩凤,你买这么多面料做什么,如今哪里还有闲钱买这些?”
    赵彩凤只劝杨氏道:“彩蝶身上都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她是小姑娘,自然要穿的齐整一些,虽说隔壁余奶奶给了几件小淼的衣服给她,可如今穿着还嫌大,这会儿改了又不划算,不如留着明年穿,今年做几件新的吧。”
    杨氏觉得赵彩凤说的很有道理,也不再推辞了,又听赵彩凤继续道:“还有小武,如今在私塾里头念书,要是穿的太寒酸,也会被同学欺负,少不得得让他穿的好一些。”
    杨氏便感叹道:“别老想着你弟弟妹妹,还有你自己呢,也做一件新衣服吧?”
    “我要什么新衣服呢,上回你改的那几件,就够我穿的了,还是存着银子做冬衣吧,别到时候天气凉了,没钱做夹袄可就冻死了。”赵彩凤还没在古代过过冬天,也不知道会是一个什么光景,在现代她是一入冬就躲在暖气房里不肯出门的,也不知道要怎么过这没有暖气的冬天了,想到这里,赵彩凤只忍不住颤抖了一下。
    两人从广济路回到讨饭街的时候,已经差不多快午时了,杨氏只急急忙忙的赶回去要做午饭呢,就听见门里头有哈哈大笑的声音,原来萧一鸣从八宝楼带了好酒好菜过来,特意来谢宋明轩来了。
    两人见赵彩凤和杨氏回来了,只喊了两人一起上桌吃东西。杨氏是恪守妇道的人,家里有客人是绝对不会上桌吃饭的,所以只喊了赵彩凤两人一起又回灶房里头吃去了。
    宋明轩只送了一些菜进去,出来的时候就看见萧一鸣在那边抿酒,两人也算是不打不相识的交情,如今接触下来,倒是觉得萧一鸣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人,没有那些纨跨子弟的不良习性,还保留着一个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
    “宋兄,你是不知道,那于老三被我唬的,上了公堂话都说不清楚了,后来我告诉他说,这尸体屁股上本来就没有那胎记,你为什么要认呢?他自己也傻眼了,只糊里糊涂道:‘这不都跟人说好了吗?有啥认啥!咋又不对了?’没把我给笑岔气了。”
    宋明轩这时候也跟着笑了起来,再看看萧一鸣那张脸,似乎也没有以前那样严肃了,宋明轩只想了想,有些不好意思开口道:“萧公子,听说宫里头的贵人们有一些东西,用过之后可以去腐生肌,让皮肤光洁如新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原来有一回赵彩凤不在家,宋明轩遇上了在宝育堂打工的余大嫂,便向她打听打听有没有去腐生肌的膏药,那余大嫂就暗中透露出来,说是听她们在宝育堂的人说,宫里头有这么一种东西,可以祛疤的。宋明轩再不清楚这些豪门关系,也从刘八顺的口中知道这萧家有一位在宫里头当贵妃的姑奶奶。
    萧一鸣见宋明轩脸上带着几分羞涩,又是这种吞吞吐吐的样子,顿时也想起了赵彩凤手背上的疤痕,其实……说来也是巧合,前几日萧贵妃托人给萧夫人送玉肤膏的时候,他还真是鬼使神差一样的,就要了两盒下来,萧夫人只当是他想去了背上的那些鞭痕,还笑话了他几句,也就给他了。原本他今天已经带在了身上,可是被宋明轩这么一提起来,他倒是不好意思拿出来了。
    萧一鸣只尴尬的笑了笑道:“世上还有这样的好东西,我可不知道,改日我去问问我姑姑,若是真的有,就要两盒过来,送给宋兄。”
    ☆、第107章
    萧一鸣吃过了午饭就走了,这时候赵彩凤才上前头来收拾东西,如今她的肩膀已经好了许多,只是还使不上力气,但给宋明轩磨墨这样的小事做起来还是挺轻松的。
    杨氏见她们小两口有说有笑的,便去了对门的余奶奶家一起做针线,赵彩凤磨好了墨,只拧着眉头坐了下来。这会儿正是大夏天,虽说葡萄架底下阴凉,可终究还是热的,况且这时候又是正午,早上宋明轩天一亮就起了,这会儿又有些困劲,索性就放下了书,正巧就见着赵彩凤愁眉苦脸的样子。
    “彩凤,你这是怎么了?”宋明轩原本想着赵彩凤以前每日都往八宝楼里头上工,这几日在家可能也是闷着了,所以才让她和杨氏一起出去的,可谁知道赵彩凤回来之后,越发就有了心事,便也忍不住开口问道。
    赵彩凤只愣了一下,拧眉看了一眼宋明轩道:“真是不出门不知道柴米油盐贵,今儿和我娘在广济路上走了一圈,发现那边倒确实是一个好地方,人多也热闹,只是那边铺子的租金实在是有些高,我粗略打听了几个门面小一点的,一个月也要四五两的银子,不过就是一间门面,比起我们这小院还要贵上一倍。”
    赵彩凤算了算如今家里的银子,除去胡老爷资助宋明轩的五十两银子,就只有自己赚的梁大人那一百两银子的本钱了。若是开门做生意,房租大多都是半年一付的,就算是四两银子一个月,半年的房租就要二十四两银子,少不得还要抽二十银子装修门面,那就只剩下五十两。
    还要买桌椅、瓢盆、七七八八的得还要花上十两银子,再加上那一带据说有堂口费,也不知道是怎么收的,这样一算下来,一百两的银子只怕到时候剩不下多少来,估计能勉强存下个二三十两流水,已经是了不得的事情了。
    赵彩凤越想就越觉得心急,虽说做生意没有不冒风险的,可银子不花下去,过不了多久也是要坐吃山空的。
    赵彩凤把这一笔账细细的算了算,那边宋明轩听了,也皱起了眉头来,只开口道:“店若是开起来了,到时候你又要去店里头帮忙了,只怕又要辛苦了。”
    辛苦赵彩凤倒是不怕的,只摇头道:“再辛苦那也比种田强一些,种田不止辛苦,关键是我还不会。”看着自己这双虽然没怎么做过家务,最近也开始变的有些粗糙的手,赵彩凤觉得那还是开店更容易些。
    宋明轩只拧眉想了想,开口道:“我那五十两银子,到我考完试,应该还有一二十两盈余,反正这银子一时间也还不了胡老爷,不如你们拿去用,就算是我入股的,等你们赚了银子,再分我利钱也是一样的。”宋明轩生怕赵彩凤不肯收他的银子,只委婉的开口道。
    赵彩凤如何不知道他这些小心思,也不戳穿他,只装作不满道:“我原本还想问你借的呢,没想到你却还要收利息,算了,我才不要你的银子呢!”赵彩凤如今小姑娘当的时间长了,也渐渐忘了她在现代不苟言笑的那一套,说起这话来,还当真有几分挖苦宋明轩的意思,那边宋明轩听了,顿时就红了脸颊,只忙不迭道:“哪里敢收你利息,只是……只是就这么一说而已……你不必当真。”
    赵彩凤见宋明轩果然是个不经逗的,只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行了,要缺也缺不了你那十两银子,姥姥姥爷家总也会有些盈余的,再说了,店才刚起步,我们也不雇人了,先自己人在里头打打杂,节省些成本,只是……”
    店若是开起来了,赵彩凤还有一件事情却是没安排好,也一下子不好安排了起来,“小武才在镇上上私塾,这会儿要是姥爷和姥姥都到了京城,那他一个人在镇上也不放心,少不得还要在京城给他找一个私塾念起来,这京城私塾里的束脩,我还当真不知道是个什么价钱。”
    宋明轩听赵彩凤这么说,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只开口道:“等过几日,若是我遇见了八顺兄弟,问问看他有没有什么先生可以介绍的。”
    赵彩凤便也点了点头,两人商量妥当了,赵彩凤决定从明天开始,正式去广济路上踩点,看看最近有没有什么要出租和转让的店铺。
    第二天一早,杨氏去了菜场买菜,赵彩凤闲来无事,原本想在院子里做一会儿针线的,可谁知道肩膀上的伤没好全,连拔针线的力气都使不出来。赵彩凤这阵子已经充分体验到了作为一个废人的感受,现在唯一能做的,也就是拿着个锅铲,在锅里来回铲几下了。
    这厢赵彩凤才把针线给收了回去,就听见外头有人敲门的声音,“彩凤、彩凤在家吗?”
    赵彩凤一听这声音,顿时眼珠子一亮,只笑着就去门口开门,果然见是王燕和另外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一起站在门口。
    王燕见了赵彩凤,只笑着道:“彩凤,你果真来了京城,怎么也不找我呢?害我才知道!”王燕走进门,见赵彩凤穿戴得整整齐齐的,只开口道:“我听我堂哥说你受伤了,如今可好了?”
    “早就全好了,快进来坐吧,在门口说什么呢!还没请教这位姐姐是……”赵彩凤看了一眼边上站着的姑娘,只开口问道。
    王燕这才反应了过来,只一边拉着那姑娘往里头来,一边开口道:“这是喜儿姐姐,是刘家兄长未过门的媳妇。”
    赵彩凤只向她点了点头,算是招呼过了,那边王燕开口道:“我堂哥和刘家兄长去给宋二狗买东西去了,说是一会儿就过来,让我们先来跟你聊一会儿呢!”
    赵彩凤听王燕直来直去的还喊宋明轩宋二狗,只笑着道:“以后可不准你在喊他宋二狗了,他有名字的,你要是不好意思喊,那就跟我一样喊他宋大哥好了。”
    王燕见赵彩凤这说得眉飞色舞的样子,只笑着道:“宋大哥、宋大哥、我可不敢这么喊,他是你的宋大哥,又不是我的宋大哥!”
    赵彩凤也拿她没辙,虽然说起来她自己是穿越过来了,和王燕也算不得很熟悉,但是从潜意识中,赵彩凤能感觉到之前的这个赵彩凤和王燕的关系是很好的,见了她和见了杨氏一样,总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安全感。
    “反正随便你怎么叫他,只不要叫他二狗就好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