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郑衍连人都没瞧见,来了个郑夫人,只跟梅氏说话,到底是自家侄女,梅氏自然替她撑腰,可她自来就说不得什么场面话的,只冷了脸儿,郑夫人倒陪了笑,白陪着说了许多话,这才又回转去。
    回了自家屋子又少不得一番埋怨,把这冷脸全算到明潼的身上,咬牙诅咒:“哪里是儿媳妇,倒成了活祖宗了,还不如就敬她一年两回的香火。”
    这话说的甚毒,摆明了咒她早点入土,成了牌位,可不就一年两回香火,再不必分院而居,正正经经当她的太夫人。
    几个丫头不敢答话,却有婆子顺着郑夫人说:“太夫人心里头气不平也是有的,那一位还说什么贤惠孝顺,咱们这些跟了多少年的老人也一样半点脸面不给,但凡心里念着太夫人一些,也不能办这样的事。”
    明潼掌了家,这些个老人还往哪里去捞油水,郑夫人自家的田庄铺子倒是有出息的,却哪里肯把这个给人捞,再不如原来府里当差的时候舒坦,背地里怎么不骂。
    郑夫人听得这番挑唆,也知道是挡了她们财路的原故,可心里怎么不烦,赚这许多钱却不知道叫一家子人沾沾光,眼孔也太小了些。
    纪氏送了郑夫人再看女儿越发不忍,再听梅氏这么说,险些掉下泪来,梅氏这番感慨不光是为着明潼,也是为着她自个儿,费心张罗女儿的婚事,却把她的好心当作是歹意,连着明蓁都替明芃撑腰。
    明蓁好歹还有个识得她辛苦的人,明芃又有什么?飞在外头且不知道甚个时候能回来,坐着船出去也就罢了,再怎么绕总还得回来,哪知道她竟在穗州开了学馆,专教女子读书写字画画。
    消息传到梅氏耳朵里,她气的差点儿厥过去,可除了丈夫同她想的一样,旁人竟没哪个理会了她,她自家觉得丢脸,闭门在家好久不曾出去,别个在她跟前也是绝口不提颜家二姑娘,可就是她的娘家父亲,知道了消息反给明芃寄了两箱子书去。
    梅家几代都是干这个的,开馆教书,弟子里有为官的也有经商的,不拘是什么,只要到陇西求学,考究过学问都能入学,再不问你是不是贫贱出身,梅氏一向引以为傲,哪知道到女儿竟能干出这样的荒唐事来。
    她对着旁人无法诉苦,对着纪氏却大倒苦水,红了眼圈半日:“会得这些东西,她竟不自傲起来,半瓶子水晃荡的,竟还开了馆,叫我怎么有脸出门去,这却不是给她姐姐脸上抹黑。”
    这些年下来,只要谈到明芃,梅氏都深觉耻辱,纪氏也无法劝她,只拍一拍她的手:“那地儿我去过,海上来往的人多,甚样人都有,比起里头来,那规矩也松得多,明芃又是学了郑笔的,往那儿去正好,她既打定了主意,便由得她去罢。”
    梅氏也不过白念叨她一回,此时再想着把她拉回来成婚也是不能了,梅季明安安稳稳考到了进士,还是个解元,跟着他就不再考了,又坐了船往各地去,说要再做《仙域志》,既穗州不曾去过,便往那儿去了。
    梅氏原还指望梅季明去了穗州说不得两人就能有转机,可等了许久也不过是几封平安信,梅季明倒是见了明芃一面,可如今她的心思全然不在他身上了。
    穗州这些年家里养了女儿的,光是织丝就能挣下钱来,织出来的不必转过几道手,当地就有人牵头收的,一个活计好的女儿儿能供一家人的吃住,家人轻易怎么肯放,倒成了晚嫁风气,二十来岁也还不嫁。
    明芃办学,先不过一两个,是教帮她做工的姑娘家,后来一个带一个,竟有七八十来个,渐渐便传说这是间女学馆,这些个穗州姑娘,穿得一式一样蓝黑布衫,走出去很有模样,倒是有人来问来查,明芃每到一地都是带着圣旨的,不说地方官员不敢,就是州府之中也无人敢问。
    集的人越来越多,她干脆赁下房子来,仿着梅家模样,真个建了学舍,还请动了那些个识字读书的年轻守寡的妇人来帮着代课,穗州那条女儿街,倒真成了女人天下。
    梅氏气苦,恨不得没生这个女儿,出头露脸便罢了,还干起了男人干的事,地方官员也有报上来的,是明蓁开了口,不过是些女工学学画,还只做织绣用,她才生了皇子,别人送上来的折子也是夸奖的。
    人嘴两张皮儿,上下一碰出好事也出坏事,明芃这桩倒成了好事,颜家没受带累,总归也只有一个女儿没嫁了,再怎么也是香饽饽。
    纪氏便是看着明芃这么段阴错阳差,才越发害怕女儿往后就真个成了冰人儿,已经活得只留那么点热气了,再失了这一个,后头可还有三四十年的光阴要过。
    纪氏除了看着明潼,还有一个慧哥儿要带,同郑家说定,干脆就把孩子跟女儿一道带回家,慧哥儿一面惦记母亲,一面还想着先生,纪氏便让丫头去说,让先生跟着慧哥儿一道,就在颜家授课。
    慧哥儿跟着车到了颜家,看着母亲被婆子抬着住进纪氏房后头的碧纱橱里,纪氏守了她,同她说到家了,明潼睁睁眼儿,见着果然是在母亲院里,双目一阖又睡了过去。
    明漪挪了出来让给明潼住,这会儿看着姐姐病得沉,有慧哥儿守着总是不便,拉了他的手哄他,把他带到外头去:“冰底下可有红鱼呢,八姨带你看看去。”
    慧哥儿见了纪氏在,这才安心,牵住明漪的手去看红鱼,一路还问她:“是多大的红鱼?我家院子里头,有老大一只。”
    明漪抿了嘴巴笑,带还叫人拿鱼食来,二月里积雪融化,池上还留着一层薄冰,水却已经先暖了起来,日头晒着碎冰相碰,慧哥儿把鱼食撒进池里,又去看拿嘴儿梳毛的绿头鸭。
    明漪替纪氏分担着,下午陪着玩,到夜里就陪慧哥儿用饭,慧哥儿立时喜欢起这个八姨来,明漪自家还带些孩子心性,屋里许多玩物,他呆住了半日,又有沣哥儿官哥儿来陪了他,比在郑家要热闹得多,半点也不觉得寂寞。
    小人儿最识得好恶,在家里纪氏不来就无人来看母亲,父亲不曾来过,奶奶一来,屋里丫头的脸色便不好看,到这儿却再不同,人人都待他好,陪他玩,他叫八姨舅舅,官哥儿还把他背起来,慧哥儿夜里入睡的时候,悄悄告诉明漪:“我不走了罢。”
    明漪拍了他的背哄他,等他睡了,又去看明潼,屋里头静悄悄的,纪氏亲自守了灯,她往里头张一张,又问凝红:“三姐姐可醒了?”
    凝红点了头:“醒了一回,吃了些粥汤,叫厨房里做了几样易克化的糕点来,吃了半块山药糕,才刚又睡下了。”
    明漪进去劝了纪氏:“三姐姐睡了,太太也养养神罢。”纪氏问了慧哥儿吃得如何,可睡下了,拍一拍她:“还是你叫我省心。”
    就睡在罗汉床上,夜里明潼醒得一回,伸手就往枕头底下探,半梦半醒间摸得一回竟没摸着,立时清醒了,拢了被子左右看看,看那五蝠捧寿的雕花窗子是纪氏房里的模样,好一会儿才知今夕何夕。
    纪氏知道她醒了,披了衣裳坐到她身边,看她眼窝深陷,面上煞白,心里先自酸了,摸了女儿额角软茸茸的细发,笑道:“醒了?可想吃什么?”这事儿就依了她,再是错的,也得依了她。
    郑衍回来听说儿子老婆俱都叫岳母带回家去,梗了脖子冲了郑夫人嚷:“她是郑家的媳妇,哪有病了就回娘家的道理!”
    郑夫人气的打抖:“我能强得过她?”后头的话不必说出来郑衍也明白,心里窝囊,借着酒撒疯,竹桃儿自肚子大起也便不再往他跟前凑,院里姬妾也都躲了,只一个杨惜惜还在,扶了他又叫汤又叫茶。
    郑夫人叫儿子气的胸口一闷,媳妇不拿她当婆婆,这个挖心掏肺待他好的儿子,一日比一日不成器,她听见杨惜惜的声音,手捶在桌面上,这一个跟那一个,两个都不能留。
    者有话要说:
    新家还没装网
    每天都开着热点更新的怀总伤不起
    我买了好几包妙鲜包等着
    可是白羊座一直没回来
    地盘都不要了吗
    一定是有人用小鱼干把它勾引走了
    至于明潼嘛,要置诸死地而后生
    ☆、第402章 奶糊糊
    明沅接着信才知明潼病了,信是明漪写了来的,自她读书起,苏姨娘便每每促她写信给明沅沣哥儿,两边不是一齐长大,总归是隔着一层,常有些节礼信件传递,也算是不忘骨肉,明沅自不必说,沣哥儿又是男丁,同她们处得好了,于明漪只有好处的。
    她这信写了来,明沅一看就皱了眉头,纪舜英正抱了汤圆哄她,才刚吃了奶,半点也不敢颠着她,就怕她一口全吐出来,吐出来便罢了,要再喂,可又得吃上半个多时辰,哪里是吃奶,分明就是办宴席,吃一会儿再含着玩一会儿,明沅腰酸不说,纪舜英看得眼睛直冒火星子。
    因着他说了一句汤圆办宴席,小东西竟听得懂,嘴巴一扁就要哭,哄得她睡可不容易,好容易半眯了眼儿要睡了,叫纪舜英这一句话又给惊起来。
    明沅伸了掐了好几下他胳膊上的软肉,纪舜英一面哎哟出声,一面哄着女儿,可这“办宴席”三个字,却口口相传,几个侍候的丫头要问,也不问姐儿吃奶了不曾,就问宴席办完了没有。
    纪舜英抱女儿很有模样,一只胳膊托了头,另一只胳膊抱了脚,大掌托在孩子背上,他手掌大力气也大,汤圆在他怀里睡得舒服,就少有哼哼的。
    这个孩子养得太精,非得挨着人睡,离得一刻就要哭,好容易哄好了,把身上的小衣裳一脱,又哭起来,嗓门也大,哭的花样还多,不顺着她来非得发脾气不可。
    比起明洛家的虎子差得远了,纪舜英却不许旁个说她:“她是姑娘家,纵娇气些又怎么的,该娇些。”一面说还得一面哄,汤圆吮吮小嘴巴,睡得香甜。
    明沅点了他:“往后可还怎么指望你唱白脸教训她。”她说到这一句,汤圆肥短的小脚丫子动一动,纪舜英立时把她耳朵盖上:“可不许说她。”
    明沅啼笑皆非,看着纪舜英抱了活宝贝,反手捶了腰:“都是叫你惯出来的,早说了不能抱她摇她,这下子可好,非得抱着摇着才能睡。”
    纪舜英看了女儿小脸,原来娶了明沅就成了话篓子,这下更成了扎不紧的话口袋,汤圆连眼睛都还看不远呢,非说女儿眼睛又大又亮,冬日里扎了盆花给她看,还把扔了许久的笛子找了出来,学着吹曲子给她听。
    头一回听见笛子响,连明沅都瞪了眼儿:“我怎不知你还会吹笛?”纪舜英笑得一声,只能吹短短几个音,却把汤圆听住了,瞪大了眼儿一动都不动,自此她一哭,纪舜英便拿出笛子来,这音一响,她立时就顿住。
    眼睛里还含了泪了,要落不落的,抽抽着鼻子去找纪舜英,一个月下来,从能吹三四个音到能吹小曲儿,汤圆笑得越发圆团团,摇着胳膊跟着他的音动,吹得快了就动得快,吹得慢便动得慢,手腕上的金铃铛跟着响个不住。
    明洛爱得不成,家里两个臭小子,恨不能把汤圆抱回去,还要同明沅结亲家:“我这两个,你挑就是了,后头要是再有小子,也可着你挑。”
    把明沅唬了一跳,姑表结亲的多,可她跟明洛着实太近,哪能结亲家,可她这么热络又不好就这么拒了,还是纪舜英不乐意了:“我们家的闺女,陆家的小子哪里配得上。”
    明沅便拿了明芃做由头:“可不能给定娃娃亲,好就处着,若是不好,再隔开可就难了。”明洛听见呸了一声:“要是这两个敢,我先打断他们的腿。”
    既说到了明芃,便又说到家里各个姐妹,明琇拖得这许多年,好容易嫁出去,袁氏又要官身又要豪富,哪里去寻来,最后还是眼睛盯住了银子,把这个当眼珠子一样疼的女儿嫁了出去,恨不得把一半的家资全跟着一倒陪送了,总归留在家里,往后还是给澄哥儿。
    明洛明沅接着信,补了一份添妆过去,袁氏还嫌太简薄,她那些个娘家亲戚,原来都断了来往了,这会儿又走动起来,袁氏又一回风光了,更不会去想原来办错的那些事,还端起来当姑奶奶。
    大房办婚事,排场自然不差,光是颜连章就送了五千两回来,他这油水是皇帝许了他捞的,却不能捞得太过头,总得在谱上,颜丽章连济民所的米面都动了,好容易当了个小官,又叫停了职,也得亏是停了职,若不然明琇到此时还待嫁而沽,不曾挑定人选。
    好好的姑娘拖到老大,脾气又刁,静贞吃得许多苦头,若不是有老爷子在,袁氏且不知道怎么折腾,吹吹打打嫁了女儿,她竟消停了,平素一日不折腾几回都觉得这日没舒筋骨,这会儿倒没了力气。
    到女儿嫁了人,才想着平日里娇纵她了,嫁出去上头还有婆母,虽是带了大笔妆奁嫁资过去的,家里又有人替着她撑腰,却还怕她受了委屈,这时候又后悔起来:“早知道就该叫她嫁在眼门前儿,叫我怎么放得下心。”
    她这些话不好去跟纪氏说,两个积怨这些年,便面子上能看过得,这些话也绝不跟她说,儿媳妇又不亲,便去找了梅氏,梅氏也自有苦诉,跟这个她从来都瞧不上的妯娌,竟能论起女儿的长短来。
    二三十年没话说,起了话头说个不住,袁氏也晓得梅氏跟纪氏一向交好,便一句纪氏的不是都不提,只跟梅氏走得勤,见着明潼病得沉重,私底下问梅氏:“可不是我说丧气话咒自家侄女,可三丫头这病也有几年了,一向不见好,她也不似那寿数不长的模样,怎的这样福薄?”
    梅氏连自家女儿都看顾不过,于侄女更是情淡,等女儿大了还能走动,侄女倒底远着些,小时候都不亲近,大了再亲近也有限。
    她听见袁氏说得这话,想着明潼是病得许久,打生下了慧哥儿,总能听见她又病了,自家这里送去的药材都有许多:“年轻轻的不知道保养。”
    “我这话不中听,可理却是正理儿,病得这样沉,这要是人没了,不在婆家走的,又怎么算?娘家抬出门还能抬两回不成?”头一回是喜事,第二是丧事,这话说的难听,梅氏皱了眉头:“太医也在瞧着,好好养总能养回来。”
    袁氏知道梅氏不爱听,止了话头,她在颜家里头一个厌的是纪氏,第二个就是明潼,明澄不说才刚过继的时候,到如今一听见明潼病了还跑得勤快,袁氏背地里骂了几百回:“就他腿长些,到底不是自个儿养的,往后且不知道我病了能不能跑得快。”
    明潼这回病得要回家来养,她便没少说闲话,传到纪氏耳朵里,纪氏怎么肯装着听不见,便是骂她也就睁只眼睛闭只耳朵过去了,说了明潼的闲话,又说的难听,这还是在梅氏跟前,在颜老太爷跟前更不知道怎么嚼舌。
    还是那句话,说已经是别家的人了,总不能回娘家养病,说出去也不好听,纪氏自来不是软和人,何况动了明潼,原来女儿病着她就着急上火,嘴里生了几个包,冷天还在吃绿豆下火,等袁氏再来,便没好话相迎。
    这些明漪俱都瞧在眼里,连着明芃在外头开馆的事儿也写了告诉明沅,明沅又告诉了明洛,明洛拍了巴掌:“这赶情好,咱们也出个份子钱。”
    “又不是办酒宴,出得什么份子钱,依着我看,不如置办些字帖笔墨送去好些。”明沅说完了,明洛才挨了她撒娇:“我都糊涂了,只二姐姐在穗州,也不知道爹能不能照顾着些。”
    明沅点一点她:“还跟我弄起鬼来了,我这就给姨娘写信,咱们也别山水迢迢的送了东西过去,出一笔银子,叫我姨娘去办,二姐姐独个儿支撑不容易,咱们再想的细些。”
    明洛跟明沅都是没读过书院的,何况这里的女子算是半工半读,读书识字之外,还得做绣活织绸缎,明沅拿了信去问纪舜英。
    纪舜英还真看了一回,明漪所知不多,讲的更少,他把书院里头有的写了些,明沅又再添些,写了一张单子,跟明洛两个凑了五百两银子,把这些个一并寄给了苏姨娘,让苏姨娘置办下东西,给明芃送了去。
    东西寄过去三月有余,到五月里端阳节了,汤圆生得越发圆团团,抓着人的手指头吐着口水咿咿呀呀的时候,明芃的回礼送到了。
    才刚打开来还当是一幅画,画的惊涛拍岸,等近了细看,才知这竟是绣出来的,用了郑笔手法的绣件儿,上头那浪花银丝线杂着深深浅浅的蓝,溅起来的浪花,好似能拍到人脸上。
    纪舜英跟明洛几个没见过海,明沅立在这绣件前面,还能感觉到腥咸气,明芃原来就想看海,在穗州果然如了愿,画上远远露出一角帆来。
    明洛立在那画前久久说不出话来,纪舜英是见过明芃送给明沅的小件的,却不知道做成大件竟有这声势,仿佛都能听见浪声。
    “看得这画,我倒真想再往穗州去。”明洛喃喃,这画摆在哪儿都不合适,就摆在书房,空出一面墙来,单只挂了这一幅,明洛还跟明沅咬起耳朵来:“你说二姐姐是不是想出海?”
    穗州城里洋人不稀奇,也有女子来的,先还说跑船有女人不吉利,既那头来了,这头自然也能去。
    明沅看了那画:“只怕她是真想去的。”明芃单只给她写了信来,里头确是说了,想往南洋去看看,只踌躇前路艰难,不比国中,有圣旨便可通行无阻,她已然跟着传教的老头儿学起了英吉利语。
    到得六月中颜家传过消息来,说是明潼病重,眼看着就要不好了。
    ☆、第403章 骨肉
    纪氏捏着穗州来的信,牙齿不住打战,手抖叫丫头扶住了还不能停,她头一回当着人的面破口大骂:“这个杀千刀的混帐!”
    再想不着,丈夫竟能变作这个模样,自打告诉了他明潼病重,他来信问得两句,跟着这第三封信,便是叫纪氏想好后路。
    可所谓的后路,竟是等着明潼没了,就把明漪嫁到郑家去,由着妹妹当姐夫的填房,还口口声声是为着慧哥儿,纪氏知道的清楚,这哪里是为着慧哥儿,分明就是为了明潼攒下的那些个钱财。
    明潼贩得那些个丝缎有一多半儿是销到穗州去的,由着颜家的船只载出去,一进一出多少货,颜连章摸得清楚,里边自然也有些赚头,可贩丝不过是小数,真正赚钱的是马场酒坊。
    颜连章到是认了女儿有本事,可这么个有本事的女儿眼看着不行了,痛惜是痛惜的,痛惜完了想到马场洒坊丝厂,这些个全是明潼挣下来的,却是郑家的私产,郑衍总不能一辈子不续娶,等娶了后妻,再生下孩子来,又有多少是慧哥儿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