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七零,我嫁全村最有钱的男人 第82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从大队部开完会回来,罗晚意就把铁蛋和狗蛋两个孩子叫过来,一脸认真的看着他们说。
    “能。”
    “妈妈,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对,我们会带好弟弟妹妹,照顾爸爸的。”
    两个蛋互相对视了一眼,立马昂首挺胸,像个小男子汉一样,拍着胸口向罗晚意保证。
    这样的事情,他们熟着呢。
    罗晚意对两个蛋也是有信心,也是放心的,就笑着摸了摸两个孩子的小脑袋瓜子。
    “我相信你们。”
    “你们也一定行。”
    小孩子都是一定要好好的鼓励的,这样才能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也能激励他们干活的热情和喜爱。
    果然,听到她这么说,两个蛋高兴得咧开了小嘴巴,笑得合不拢嘴。
    不过,以后上工了,牛,棚的老同志们再过来帮忙治疗,不仅麻烦,也要辛苦得多了。
    罗晚意突然为这件事情发起愁来,要是老同志们完不成任务也不行,可一边要下地干活,一边要过来治疗。
    时间可以差开,但这样人就非常累了,下地本来就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他们又年纪大了,不管是精力还是力气,根本跟不上了。
    于是,罗晚意就把这个顾虑告诉了周淮南,她没什么好办法,只能让他想想办法了。
    “这个不难,到时候让老叔找几个人过去帮忙,老叔会看情况做出安排的。”
    周淮南思考了一下,天天占用老同志们差不多两个小时的时间,这确实挺累人的。
    如果实在不行,他打算找人悄悄的在晚上替那些老同志们干活,这样只需要三五个晚上,就差不多了。
    再不行的话,那就减少治疗的次数,两三次一天,这样也不是不行的。
    “那我不如下次送些鸡蛋和陈米给他们,身体好了,才有力气。”
    罗晚意想了想,就把自己的打算和周淮南商量了,最近几次给的都是番薯,土豆和白菜呢。
    “行,你看着办。”
    两个人有商有量的说好了,边上的铁蛋和狗蛋,三个小豆丁都很认真的听着,他们觉得特别好玩,好像一家人在开会。
    明天要上工了,上了工之后,肯定没有那么多时间在家了。
    罗晚意赶紧去找附近的几户邻居换鸡蛋,足足换回来了五十多个鸡蛋,再多她也不敢再换了。
    不行,这小鸡得要养起来了,要不然吃鸡和吃蛋都不方便了。
    于是,罗晚意又去找周二婶子,请她帮忙抓五只小鸡回来。
    结果她来得正是时候,周二婶子他们最近刚抓了小鸡回来养,可以每家分一到两只给她,不一会儿就凑够了五只。
    小鸡一般都是用鸡蛋换的,不过罗晚意不想拿鸡蛋换,就给了钱。
    周二婶子他们也没有意见,反正不管是鸡蛋还是钱,他们都是十分愿意的。
    而且,听说罗晚意家还没有鸡窝之后,还让周小华他们帮忙做了一个送过去呢。
    家里突然多了五只小鸡,可把铁蛋和狗蛋,三个小豆丁给高兴坏了,一起挤到了灶房里边看小鸡边流口水。
    “铁蛋,狗蛋,我宣布,你们又多了一个任务,就是小鸡也归你们养了,可以吗?!”
    “如果你们不会养鸡的话,可以去向周奶奶或者二奶奶请教哦,这养鸡也是一门手艺活呢。”
    “妈,可以。”
    “可以哒。”
    “要养小鸡。”
    “鸡,机。”
    “妈妈,包在我们身上。”
    五个小孩儿对小鸡仔迸发出了极大的热情,听说要并给他们养,那积极主动热情的劲,别提多大了。
    连罗晚意自己都没有想到,小孩子竟然这么喜欢养鸡,不过当她看到五个小孩儿嘴角边可疑的水渍时,她觉得她有点明白了。
    任务一个个的交出去了,家里的事情也分配得差不多了,罗晚意觉得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她可以放心的上工了。
    因为上午去大队部开会,下午雷老他们才过来给周淮南治疗。
    周老支书和周爱党,周爱国也一起过来了,老支书是每次治疗都要过去看看情况,而周爱国和周爱党过来则是来帮忙的。
    劈柴。
    谁让这两天老支书发现侄子家的柴不多了呢,于是兄弟俩就被叫过来干活了。
    “老叔,明天就要春耕了。老雷同志和李老同志,梁老同志,沅老同志又要下地,每天又要过来,是不是太辛苦了?!”
    “我这里的治疗,能不能改为两天或者三天一次?!”
    在治疗得差不多的时候,周淮南才一脸郑重的和大家伙商量,他觉得天天两头跑,这些老同志们太辛苦了,他们可能会吃不消。
    这倒是个问题啊,老支书顿时觉得自己考虑不周了,他看着屋里头的这些老同志们。
    “小周的治疗是靠坚持,后期是可以两天或者三天一次,现在还是再坚持天天治疗吧。”
    “对,现在不行,无论如何才坚持一个月。”
    “是啊,一个月后,可以改为两天一次,三天的话就太长了。”
    四个老同志们的意见是现在还是要天天治疗,过段时间再改两天一次。
    他们当然知道下完地再过来治疗是非常累的,可是再累,这两件事情都不能停。
    “这样吧,实在不行,我找人帮你们偷偷干点。”
    “老叔,实在不行的话,我们从其他地方找人,晚上给雷老同志他们干几天。”
    “行,看情况来办。”
    叔侄俩几句话就把事情解决好了,让雷老他们几个竟无话可说,心里却十分的感动。
    第二天,春耕的号角就打响了。
    罗晚意起床后打卡刷了视频领到了各种金币后,就马上烧水做早饭了,早饭是喝粥就咸菜,一人一个水煮鸡蛋。
    然后,罗晚意就穿得整整齐齐,口袋里揣了三颗糖,就从家里出发了。
    上工啦。
    这还是罗晚意来到这里之后,第一次去上工下地挣工分呢。
    说不激动是假的,当然不是喜欢下地,而是这种场面实在是太壮观了。
    从她从家里走出来后,一路上每家每户都不断的有人走出来,汇入了长长的人流中,大家的方向和目标都是一致的。
    那就是……大队部。
    第137章 老支书的策略
    到了大队部,按各小队,先点了名,然后领工具。
    发放农用工具的都是生产队自己的姑娘,这个活也没让知青点的女知青们来干。
    不过,知青们不仅没有闹,心里也是没有意见的。这么和谐的原因,还是当年周老支书和知青们说好了的。
    生产队轻省的活计,那肯定是要给本生产队自己人的,这是在哪个生产队都是这样安排的。毕竟生产队地里的活的主要劳动力都是自家社员,不是知青们。
    他们争不了也争不上,比他们有资格的人太多了,论功行赏的话,他们只能排末尾,理就是这么一个理。
    知青们懂事的,懂道理的都知道,周老支书说得很对,凭什么好处给他们这些外人,他们这些外人给生产队做过什么贡献?!
    还好,周老支书也非常体谅他们这些城里娃,没下过地,没种过庄稼,估计连工具都不会使,还能指望他们干什么大事?!
    不惹出麻烦,不弄伤自己,不帮倒忙那就很不错了。
    所以,老支书也直接和知青们敞开心里话说了,下地也有轻省的活,只是拿到的工分少,勤快点的可以养活自己。
    要是想轻松的话,不是不可以,就是生产队肯定不养闲人,也不是一定要知青们卖命干活,就是想轻松就得家里支援伙食,然后自己在生产队拿个四五个工分就行。
    当然,要是想更轻松的话,拿三四个工分也可以,反正生产队不强求不强迫,只要不闹事不惹事,安安分分的,你好我家大家好,生产队也不是不行个方便的。
    话都说得这么清楚直白了,知青们还有什么不愿意不肯的呢?!
    道理周老支书也说了,情况也给知青们分析了,最关键的是,老支书也说了,如果不够粮食吃,他们可以拿钱跟生产队买,不仅不要票,而且还比粮店买的还便宜一点点。
    当然,这样的好处只限知青本人,不能给家里寄,不能卖给外人。
    一旦发现,从此以后,就没有这样的优待了。
    生产队都这么好说话了,而且也不要求他们能干,再说了大家伙都是带着钱票下乡的,头几年多少都会宽松很多。
    而且,周老支书也和知青们说了,头几年大家先好好的适应适应,说不定干了几年上手熟练了,可以挣六七个工分了,基本上就能解决吃饭问题了。
    知青们一想,还真是这个道理,让他们慢慢的适应,慢慢的来。于是没有人再反对,也没有人反感下地了。
    一个好的开始,不知道省了多少事,省了多少心,本地社员和知青们也没有起过一次冲突。
    当然,也不是没有小插曲,小矛盾的,主要的插曲和矛盾都是知青和生产队的小伙姑娘们的事情。
    好在,周老支书不仅和知青们说明白说透了说清楚了,也和生产队的小伙子们姑娘们扯了个清楚,交代个明白。
    年轻人之间的互相吸引,爱慕,这都是正常的事情,周老支书没意见。
    只是,他也和生产队的小伙子,姑娘们说了,和城里人谈对象是没有结果,没有好下场的。
    远的不说,近的可以说说,知青们到农村来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连自己都养不活,能养得活别人?!
    两个的身份,学历,生活经历完全不一样,哪里能说到一块去?!日久天长,只剩下埋怨和后悔。
    要是万一,万一将来知青们能回城,肯定带不了乡下的媳妇和孩子回去,除了离婚的下场,一无所有外,就只剩下孩子和恨了。
    老支书让小伙子姑娘们好好的想想,这样的后果这样的下场,他们能接受吗?!
    小伙子和姑娘们都知道,这样肯定不能啊。于是,基本上大多数都熄了那些不该有的心思。
    然后,生产队才这么和谐,这么平静,没有什么幺蛾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