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2002当医生 第348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调节温度。
    可是术间的温度设定为23.5c有点冷……巡回护士心里有不同的想法,她看了一眼护理部主任。
    “调温度,用我教你怎么弄么?”
    护理部主任冷冰冰的说道,严厉异常。
    巡回护士马上去调节术间温度,心里诧异,她从护理部主任的言语之中听出来一些异样。
    “消毒液加温,37摄氏度。”周从文继续说道。
    第二名巡回护士跑出去,执行周从文的医嘱。
    “术中泵入液体全部加温,37摄氏度。”
    “四肢皮肤以及头面部均用棉垫包裹维持热量。”
    第一名巡回护士调解完室温,回来开始忙碌。
    这些都是新生儿手术必须的,912的手术室护士一切了然于胸。
    周从文交代完后,拿起3m 鼓风升温系统置于患儿腹侧端为患儿进行保暖。
    他将其温度设为 40 c,出风口调整了几个方向,最后选择直接对准患儿且用清洁小巾包裹,避免灼伤患儿皮肤。
    周从文的动作很轻柔、很细致,像是在做手术。
    黄老眯着眼睛看周从文的动作,没有说任何话,一直保持沉默。邓明悄悄的站在角落里,心里升起一股子异样的感觉。
    只有接触过、了解过,才会明白周从文的做法有多重要。
    前期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保温。
    1-2天的新生儿哪怕手术成功,也很娇嫩,就像是一朵即将绽放的花骨朵。
    稍有不慎,一股冷风吹过来没等绽放就会枯萎。
    尤其是周从文调节3m 鼓风升温系统的手法,让邓明恍惚了一下。
    这特么肯定不是生手,一定不会是!
    3m鼓风升温系统别说江海市,就算是省城都还没有,全国有这套系统的医院屈指可数。
    而周从文没有丝毫陌生,上来就捅咕。
    邓明愈发看不懂这个年轻人。
    胸科手术做得好,能勉强用天赋异禀来形容。可3m 鼓风升温系统要是没见过的话,谁能玩的这么明白?
    要是这都算天赋的话,邓明觉得还不如把周从文送去改进东风。
    怪事,他怎么什么都会?邓明看傻了眼。
    “邓主任,消毒液升温后麻烦你刷手消毒。”周从文忽然提到邓明。
    “啊?你不上手术吗?”邓明恍惚了一下,问题脱口而出。
    “我看一下麻醉,总不能让老板消毒吧。”周从文看也没看邓明,淡淡说道。
    “……”
    邓明泪流满面。
    自己堂堂912胸外科大主任,竟然沦为刷手消毒的工具,周从文用起人的时候还真是一点都不手软。
    难怪这货会提前道歉。
    邓明有些无奈,但对这位小师弟却更感兴趣。
    要是稍有闪失,周从文以后别想迈进912的大门半步。
    而且他要看着麻醉……麻醉他也懂?
    有邹主任亲自出马麻醉,邓明从来都没考虑过这面会出问题。
    周从文站在邹主任身体侧后方,“巡回来个人,帮麻醉护士给纤支镜调焦。”
    “准备吸引器。”
    “棉签打开,放在邹主任顺手的地儿。”
    很快,一切准备完毕,邹主任先用吸引器小心的把患儿口腔内的分泌物吸干净,随后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
    纤维支气管镜插进去后,邹主任的动作更加谨慎。
    患儿气管隆突和食管远端相通,而且太顺手了,要不是有纤维支气管镜一直看着,气管插管肯定会直接插到食管里。
    邹主任谨慎的把3.0双腔插管送进去。
    第491章 牛逼的思路
    新生儿的气道狭窄逼仄,有纤维支气管镜在,虽然能起到引导的作用,但同时也让气道变得更窄。
    邹主任小心翼翼的把3.0的双腔管子下进去,努力避开气管和食管之间的连接口。
    “巡回护士,站在患儿右边。”周从文继续指挥道。
    刘伟专心致志的帮着邹主任麻醉,他知道本来这应该是自己做的,但一路上自己和周从文诉苦,说肯定不行,所以他才临时解体。
    真威风,刘伟有些羡慕,但他心里清楚换自己肯定不行。
    周从文的话语里带着一股子威压,让人呼吸困难。
    一名巡回护士不明所以的站了过去。
    “邹主任加压的时候,你用手指指腹按压患儿胃部。”周从文道。
    “啊?”巡回护士一怔。
    “防止气体进入胃而使胃部压力增大导致胃液从瘘管反流到肺引起肺炎加重,我插管失败后加压给氧的时候要用。”邹主任闷声解释了一句。
    周从文似乎已经预料到自己要失败,这种不吉利的说法让邹主任有些不高兴。
    不高兴归不高兴,这才是万全的办法,因为邹主任知道插管难度,自己能在3次内成功就已经很走运了。
    虽然时间不长,但邹主任在周从文的话语里能清晰的感知到这位黄老的关门弟子要过手术指挥权,不是为了装逼,而是他真的懂。
    怪事,难道是出国留学回来的,在海外见过这种刚出生的新生儿的手术?
    听邹主任这么说,巡回护士马上把手指按在患儿的腹部。
    手指碰到患儿,皮肤柔软的仿佛一碰就破,巡回护士一动都不敢动。
    虽然周从文说让她做什么,邹主任也解释了,但她不知道该怎么用力。
    “先别用力,等邹主任的指示。”周从文继续说道,“一点点加压,听邹主任的就行。”
    “哦哦哦。”巡回护士一连哦了三声。
    刘伟站在患儿右侧帮邹主任扶着纤维支气管镜,虽然不敢分神,但他还是能感受到周从文身上散发出来的那股子强大的气息。
    可惜,还没到这步,患儿的心电监护上的血氧饱和度就已经开始下降。
    新生儿的气道狭窄,插进去两根管子,氧气肯定不够。
    邹主任微微分神,3.0的单腔管子毫无意外的顺着瘘口进去。
    他的眉头皱起来。
    麻醉难度也太特么高了吧!
    再来!
    可没等邹主任再尝试一次,周从文戴上一次性手套,“邹主任,我来试一试?”
    虽然周从文用的是疑问句,但是听在邹主任的耳朵里却是斩钉截铁的肯定句。
    甚至邹主任还感受到一种不容置疑的味道。
    邹主任转过头,刚要说话,黄老淡淡说道,“小邹,给他试试。”
    “……”邹主任愕然无语。
    作为全国麻醉协会的副主委,912麻醉科的大主任,邹主任对自己的技术有自信。
    他说什么都不肯相信一个年轻医生,还特么是胸外科医生的麻醉水平能超过自己。
    要是这样,周从文怎么不上天呢?
    但黄老说话了,邹主任还是把手里的纤支镜、3.0气管插管交给周从文。
    周从文没着急,“面罩吸氧,先把血氧饱和度提上去。”
    加压给氧的时候周从文让护士按压患儿胃部,而且这个时候周从文没忘记提醒一句——把给药三通置于巡回护士手下位置方便给药。
    足足等了2′12″,患儿的血氧饱和度提升到92%后,周从文开始气管插管。
    邹主任站在刚刚周从文位置上看着,他不信这个小医生会做的比自己还要好。
    管子很快插进去,但邹主任特别不高兴的说道,“周医生,患儿要单腔插管,你插的是双腔管!”
    他的声音不大,说的也是陈述句,但言语中满满都是对周从文的不屑与鄙夷。
    “老刘,帮我一下。”周从文没有回答邹主任的话,而是招呼刘伟这个“麻醉护士”。
    刘伟一怔,周从文插双腔管插呲了,要马上把管子拔出来,怎么要自己帮?
    但看了一眼,刘伟怔了一下后隐约明白周从文的意思。
    他是先插双腔管,越过气管和食管之间的瘘道,然后往回抽,在纤支镜的帮助下进入左主支气管。
    我去!
    这个思路牛啊!
    刘伟有些激动,他毕竟是麻醉医生,对各种插管有着深入的了解,加上人不笨,一眼就看出门道。
    周从文确认双肺插管成功后,用纤支镜引导进行左肺通气。
    纤支镜引导的时候,周从文让巡回护士先用手固定导管以免导管脱出。
    周从文气定神闲站在脚踏上,准备好纤支镜,在刘伟的协助下将纤支镜插入气管导管,纤支镜进入导管的过程中巡回护士也按照周从文的要求,一直用手固定导管以防脱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