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2002当医生 第160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手术快到陈厚坤自己都怀疑是不是做了一台“不负责任”的手术的程度。
    “行,没问题的。”周从文很淡定的回答道,“回去跟你说,陈哥。”
    推着患者的确很不方便,陈厚坤只能无奈的跟在后面。
    把李庆华送回病房,按上心电监护,周从文去和李庆华的爱人说明情况,让沈浪把标本送去病理科。
    忙完琐碎的事情后周从文拉过来一把椅子坐在李庆华的床头,盯着心电监护看。
    “小周,不至于吧。”陈厚坤坐在另外一张病床上苦笑。
    “李主任不放心,我答应他只要他一睁眼睛就能看见我。”周从文淡淡说道。
    “周啊,我怎么感觉不对劲呢,手术做的太快。”陈厚坤还在磨叨着。
    “陈教授,是这样,我和你从头解释一下。”
    李庆华还在沉睡,周从文见生命体征平稳,便和陈厚坤聊起来。
    之所以快,有很多辅助条件。站在2002年的陈厚坤看不清楚,但周从文却一清二楚。
    “陈哥,你刚上班的时候做的肺癌手术,术后效果怎么样?”周从文问道。
    “不好。”陈厚坤道,“很多患者做的都是全肺切除,我那时候为了保证胸腔压力,让纵隔别偏离太多,还往胸腔里放乒乓球来着。”(注)
    周从文点了点头,“为什么?”
    ……
    注:放乒乓球好像是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事儿,我也没见过,甚至连真实的片子都没见过,只是听老一辈医生说起过这个梗。
    算是老掉牙的梗。
    第223章 周从文的野望
    为什么?
    陈厚坤微微一怔。
    这还问为什么?因为一旦发现就是癌症晚期,不做全肺切除不行。
    他用古怪的目光看着周从文。
    “陈哥,医大二院现在的ct片子看见肺小结节的患者是不是不少?”周从文问道,但他沉吟了一下,笑笑,“应该问是不是越来越多。”
    陈厚坤点了点头,周从文说的是实情。
    “大家的经济水平越来越好,体检意识越来越强,这是其一。其二呢,医院在扩建,机器越来越好。对了,给你讲个笑话啊。”
    “你说。”
    “我刚到三院的时候外科就两个,外一和外二。其中外一是纯粹的普外科,外二一半是普外,一半是各种外科。”周从文回忆着过去,连说话的声音都变的有些沧桑。
    “后来我们住院二部盖好,内科一家一家搬过去,外科也开始分家。最早分出去的是骨科,当时护士们都说骨科分出去床位不得空一大半啊。”
    陈厚坤笑了,骨科能空床才怪。说这种话的人还真是让人笑话,根本不像是搞医疗的人说出来的。
    去医大看看,骨科几百张病床常年满员,连走廊里都是加床。
    “喏,你也知道,根本不可能么。后来肛肠科、泌尿科一家一家分出去,每次大家都这么说,但最后各家都满床。
    用书上的话说,这叫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哈哈哈,别扯淡,说正经事。”陈厚坤压低声音笑道。
    周从文说的的确有道理,但扯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这类的话,像是领导在作报告,而不像两人关上门聊天。
    “国内的ct机可是越来越多了。”周从文淡淡说道,“薄扫可以做,以后很快会做64排ct,所以肿瘤发现的越来越早。不像是好多年前,发现基本就是晚期。你看,李主任就是一个例子。”
    陈厚坤点了点头,周从文这话说得倒实在。
    “再往后,可能几个月都看不见一个5cm以上的肿瘤,哪怕有也是转移瘤,属于手术禁忌症。”
    “你的意思是以后胸外科手术要以小结节为主?”陈厚坤若有所思。
    “是。”周从文很肯定的说道,“肺部小结节至少要占患者量的80%-90%,所以手术方式也要变。切肺叶么?已经过时了。只是现在很多医生还没注意到,古老的惯性推动下一直走着。”
    陈厚坤隐约感觉自己摸到了一条线索,但具体是什么还有些飘渺。
    周从文默默看着陈厚坤,忽然展颜一笑。
    “小周啊,你说说三院这面你和李主任怎么干才能把病房填满。”陈厚坤问道。
    填满病房,每天都有手术做,是“基层”医院胸外科最大的野望。
    陈厚坤属于业内人士,张嘴就问最关键的问题。
    “这个么,不是问题。”周从文道,“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时候能在手术量上超越人民医院。”
    “……”陈厚坤感觉到了后生可畏。
    要在手术量上直接超越全市最大的医院,在陈厚坤看来根本不可能。
    江海市的情况他还是了解的,人民医院不光是在江海市牛逼,哪怕放在全省都能排前五。其中心胸外科是很重要的可是,可不是周从文说超就能超的。
    “接下来的目标是什么时候能让人民医院胸二科关门。”周从文用平淡的话语说出最牛逼的话。
    “……”
    陈厚坤彻底瞠目。
    周从文的野望已经不再是野望,而是一种玄幻的想法。
    让人民医院胸二科关门,意味着他们至少要一年时间床位使用率不足70%,这样才会缩减床位。
    就凭三院这几杆破枪?连新主任都刚做完手术躺在病房里,到底是谁给他的自信。
    不过陈厚坤没有反驳,只是笑了笑。
    “你看,我说了你也不信。”
    “小周,很多事情不是有技术就能做到的。”陈厚坤淳淳善诱。
    “陈哥,还记得上次咱俩聊天,你也说扳倒王主任不是凭技术就能做到的么?”周从文微笑看着陈厚坤的眼睛问道。
    被周从文直接打脸,陈厚坤却没什么不高兴,他很好奇周从文的脑回路。
    不过具体要做什么,无论陈厚坤怎么问周从文都不说,只是推说是李主任的事儿,自己不过问。
    陈厚坤把好奇心按下,过了一个小时左右,李庆华悠悠醒过来。
    见他没事,等李庆华再次沉沉睡去,陈厚坤这才离开。
    周从文只送到电梯口,便回去继续看护李庆华。
    之前从药局领的各种药都在单间里,加药也都过周从文的眼。
    几个小时后,李庆华彻底醒过来。
    他觉得略有些无力,但状态却没有什么特殊的。努力坐起来,李庆华问道,“从文,手术顺利?”
    “顺利,肺结节我切开看了一眼,考虑是癌前病变,一点事都没有。”
    听周从文这么说,李庆华感觉自己全身的骨头都被抽走了一般,全身都软了,仿佛注射了麻醉药物似的。
    “很确定,不用反复问。”周从文笑眯眯的告诉李庆华这个好消息。
    “淋巴结呢?”
    “我看了,都没事,没做淋巴结清扫。”
    “单纯的楔切?手术用了多久?”李庆华继续追问。
    “不算麻醉时间,16分22秒。”周从文给出一个精确的答案。
    但越是精确,李庆华就越是觉得不靠谱,他认为周从文在和自己开玩笑。
    “手术录像我想很快你就能看见,看看手术过程,然后……”
    “然后什么?”
    “我刚刚和陈教授吹牛,说咱们分两步走,第一步是一年之内手术量超过人民医院。”
    “……”李庆华感觉自己一定是麻醉劲儿还没过,要不然怎么会刚醒过来就听到这么诡异的说法。
    “先歇着吧,点滴都是我亲手加的,没事。”周从文安慰道,“其他事情等明后天你看完手术录像后再说。”
    李庆华还不放心,直到他亲眼看了胸瓶的引流后才踏实。
    不过看别人的胸瓶和看自己的胸瓶是两种不同的感受,自家胸瓶胀气、咳嗽都不用说,自己下意识的就做了,比较省心。
    ……
    第224章 来晚点伤口就长好了!
    让周从文最感叹的是李庆华的气运。
    这人除了智商高、情商高之外似乎气运也特别好。术后两天,胸科平平静静,没有急诊患者。
    周从文最喜欢不招急诊的人,自此对李庆华印象大佳。他乐得清闲,虽然现在除了值班之外还要承担起责任主治医的义务,但和住院总比较起来总是好了很多。
    两天后,周从文一早来到李庆华的病房。
    “我说主任,胸瓶该拔了。”
    这是周从文每天都要和李庆华提的事儿,但前两天都被李庆华拒绝。
    身为一名胸外科医生,开胸手术后胸瓶至少要留3天,7天的也不少见。术后第一天周从文就要给李庆华拔胸管,他被吓的想也不想就拒绝。
    虽然胸片上看着肺脏全部张开,没有液体和气体;虽然胸瓶的水柱已经不波动,连胸腔内的淡黄色渗液引出来的都很少。
    但是!
    李庆华还是很小心的提出要保留胸管1-2天。
    周从文也很无奈,这是多年形成的习惯,一时半会肯定改不掉。
    李庆华坐在床上,单间里有一台电视机连着老旧的录像机。他正在看自己的手术录像,见周从文进来,按下暂停键。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