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药铺里其它正常的收费,保持着盈亏。
    罗溪玉也不想赚多少多少银子,她的想法就是用药铺养着学堂,等学堂开始盈利,再用学堂养着药铺,互相保持一种平衡,赚到的钱不需要太多,只要能让她付得起奴仆的衣食住行,养活得了这一大家子便足以。
    而她手中还有不少银钱,倒也不慌。
    书院是未来出无数学子的地方,必然要一腔正气,整个屋子的布置,采光,学子的衣食住行,吟诗写字的环境,都要考虑,环境好,才会更投入的学习,而有意境才有情怀,这个地方很重要。
    罗溪玉颇下了番苦功,将一些布置都画了起来,请了能工巧匠来改造。
    过了年,很快便到阳春三月,青柳发嫩芽,在忙碌间,程前学院便立了起来。
    院名以石雕刻,龙飞凤舞的四个大字,刚劲有力,浩然正气,正是程老爷子所写。
    进古铜大门,里面树柳成荫,池塘亭子颜色清爽又精巧,鹅卵石铺成得小路,两旁处处可见风景。
    巧玲珑的吟诗亭和写字的楼阁,上面镂刻精美的花纹图案,加上小门与四面可以卷帘的大堂。
    书场便设在竹林之中,夏日凉风习习,闻着竹声,显得十分的清凉。
    天井不远处有一排竹屋,可用作酷夏时冲凉之用,上面数个木桶,让仆人灌满水,晒上半天,然后便可拔了竹塞冲凉,即方便又快捷。
    甚至还留了孩子们可以玩耍之地,还仿着一些秋千与转盘,石头动物之类,供他们学习累了时玩耍之用。
    整个来说,一个大宅院,被这般一整改,顿时显得即古趣盎然又淡雅纯朴。
    让人一看便忍不住爱上这样的环境。
    在建成第一日,罗溪玉便让隔壁睡通铺的小乞丐们进学院住,那边后院修了很多屋子,专供留宿的学子之用,热水被子一应俱全。
    而食堂也有人打理,每日早中晚餐。
    住宿是免费,但除了馒头,好的食物与笔墨纸砚书籍之类,却要花钱买的,罗溪玉当然不能让这些孩子们养成只知索取,不知付出的习惯。
    所以学堂里便有勤工俭学一说,打扫院子,打水,整理书堂桌椅,每日皆两文钱,如此这般,可以领任务取得钱买食物和笔墨。
    或者,可以到药铺后堂帮忙辗药或一些简单的制药,半日可得一文。
    学堂只教上午课,下午可以自行学习及做取任务。
    这样即养成他们动手获得食物与学习的机会,知道珍惜,也能减轻一部分人手不足。
    在第一日,程老爷子便兴致勃勃的开始与这些孩子授课,教他们三字经百家姓,每个人都换上了春季的新衣,这是书院的学子衣,干干净净,一人两套换洗。
    孩子们头发也梳理起来,一时间坐在光亮几净的学堂中,竟是改头换面,焕然一新起来,个个都激动的看着手里的书,与免费赠与的一沓练字的纸。
    个个认真异常,连四岁的孩子都听得认认真真,即使不懂也坐的板板正正,丝毫不捣蛋也不哭闹。
    一时间在学院门口都能听到那朗朗的读书声,经过的路人都驻足观望许久,有的甚至在周围四处看,甚至围观着,不少家里有孩子的,都忍不住想进去看看。
    毕竟这宅子可是造了许久,经常看到有工匠来来往往,还有移栽树木的,真不知里面改成了啥样,待看到一排身着白衣,此时正八经像小学子的孩子,整齐的跟着程老爷子身后,正手里拿着木盘领了食物,从食堂往外走,坐于一处建好的食亭中,然后坐下来大口吃。
    那香气传得街上都是。
    无论这间书院开了会有多赔钱,罗溪玉觉得能将一个个孩子从无望的深渊中解脱出来,见到前方的光明,赔多少钱都是值得的,改变一个人的未来,改变无数人的未来,这将是功德无量的一件事,不能以钱来衡量。
    而这件事不仅要做,还要做好,所以无论是衣服还是住处,而吃用更是半丝不得马虎。
    在吃的方面,量又足,花样又多,她买下的都是厨房的一把好手,每七天一轮,每天都定了餐表,严格执行,孩子们都是长身体的时候,营养不能缺,这不仅关系到孩子的身体状况,更是让头脑有充分的营养供给。
    早上,小的孩子都会给一怀羊奶,每人一个鸡蛋,馒头与咸菜及凉拌菜,中午定要有肉,菜炒肉,鸡肉汤或者红烧肉之类,晚上则是有营养的小米粥与各类米粥。
    伙食与以前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不可同日而语。
    孩子们简直乐疯了,饭菜吃得狼吞虎咽,回到干净的房间,还有热水供应,每三日可以洗一次热水澡,且全是干净的被褥,他们欢腾的扑到各自的床上被子上,笑声传得整个书院都是。
    自给了他们赚钱买笔墨食物的“工作”,几乎整个书院小孩子能做的都被这些孩包揽了,每人两种,一人一天都有四文钱的收入,因头一个月免费吃住,还有纸墨用,他们可以尽情的攒着。
    有的甚至做完了学院的活儿,还去药铺抢着帮忙,每个人把赚的钱又都交给程老爷子,让老师代为收管,到时每月再给他们发笔墨纸交伙食费。
    这些孩子既懂事又勤快,整个学院都像是一个家一般。
    本以为半个月内可能都要维持这种情况,却没想到,罗溪玉还是低估了程老爷子的师名,也低估了九牧城中想让自己孩子有出息的父母心。
    在看到学院的环境与丰盛的伙食,很多平民的父母心思都蠢蠢欲动,不出三日就有人带着自家孩子求上门来。
    学院的价格公道,伙食又厚道,自然没什么可挑剔的。
    这有一就有二,一个月的时间,陆续又进来二十多个学生,程老爷一时之间忙坏了,又请了一位教书老者,给六岁以下的孩子教启蒙。
    罗溪玉也没想到这才一个多月,书院居然就开始盈利了,而且因为有之前收留的孩子,他们知道自己这样的生活与学习来之不易,那刻苦的劲儿,便是上茅屋,都要拿棍子在地上写写划划。
    做活又都是不怕吃苦不怕累,一时间这样的风气居然也影响到了后进来的孩子,也有样学样,很多家长在过一段时间后,都发现自己的孩子懂事了,回家就练字,也更爱学习了。
    这一传十,十传百,一时间又送来不少孩子,学院由刚开始只有十几个到后来已经过百名,光教书先生就请了五个,此为后话。
    书院稳定后,罗溪玉便专心经营起药铺,药铺是由兄妹两个帮助她管理着,当初罗溪玉承诺过,如果两人能将她送到九牧程宅,就交还卖身契。
    原本两人欣喜之至,可是运气不好,三人分散开来,并没有将夫人送到地方,而卖身契也还在罗溪玉身上,这才一路找了来,来了也绝口不提身契之事,一直伺候着。
    而罗溪玉也能看出,这兄妹两人的傲骨,即使现在为奴做婢,也舍弃不了心底有一天成为自由身这种念头。
    可是,他们身上的白芒尚小,罗溪玉便是给了她们契纸,所得到的也只有两个米粒的白芒,而且他们此时还小,放走也慢无处容身,无路可走,加上她现在需要人手,想了想后,便又给了他们一个承诺。
    如果他们能成为出色的医者,有人请他们诊治,罗溪玉就将身契归还,并用丰厚的银钱留他们在药铺,而在此之前,她们要帮助自己打理药铺,学习一切药草知识,并要在几位大夫身边学到医术。
    这样的承诺让兄妹两个再次燃起希望,拼尽全力去做。
    罗溪玉之所以这么做,自然是为两人好,以后他们有了一技之手,再不必担心银钱之事,且这些年也能让她们积攒不少功德,在她将卖身契归还之时,白芒就会翻几倍的飘到她身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