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 第336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真实还原王守仁的搬砖场景!
    就是把他哥画得太鹤立鸡群了,瞧瞧那堆沦为背景的囚犯一个个灰头土脸,长什么样都瞧不清楚,只有他哥身姿挺拔、面庞出众,连方便干活的廉价葛衣都挡不住他那股子独属于王阳明的逼王气质。
    文哥儿看到时都怀疑张灵是不是预知了未来,知道他哥日后会是个开宗立派的牛逼大佬!
    张灵却跟他解释了一番,说着纯属揣摩的敦煌壁画后遗症,你看看敦煌壁画上画的不是仙就是佛,一个个衣袂翩翩、神容清朗,这不就不知不觉画了出来吗?
    王守仁啜了口茶坐在那儿消食,瞧见文哥儿兴冲冲地分享那幅《王守仁搬砖图》,招招手让文哥儿也拿给他欣赏欣赏。
    文哥儿怀疑王守仁想毁画灭迹!
    王守仁没好气道:“我要真想毁画,你们根本画不下来。”
    就张灵那沉迷酒色的小身板儿,怎么看都扛不住他两拳头。
    还有这七岁大的小子,莫不是真觉得他自己很能抗揍不成?
    他不跟他们计较罢了!
    文哥儿这才猛夸王守仁一通,拿着画过去和王守仁分享。
    瞧见张灵没把他画得狼狈不堪,王守仁觉得这家伙还算有点良心。要知道若不是这家伙私自留在敦煌那些石窟里头,他也不用折返去找人!
    王守仁瞅了几眼,转头睨着文哥儿追问:“就这一幅?”
    文哥儿笃定地道:“就这一幅!”
    王守仁道:“我怎么感觉梦晋兄画到快吃饭才走?”
    他只看过张灵作画的,知晓这人只要灵感来了提笔就画,下笔从来都不带犹豫的。
    就这么一幅画张灵应该不用画那么久。
    又不是那种连鬓角都要细细描摹出来的宫廷画像。
    文哥儿仍是矢口否认道:“许是觉得画朋友需要更慎重,所以他费了不少功夫!”
    他才不会给人看张灵把他也画进去的那幅画,这家伙把他们兄弟俩齐齐画进去了,还在旁边题首酸诗说什么兄弟情深!
    瞧着怪肉麻的!
    画画就画画,写什么酸诗!
    王守仁瞧着文哥儿那明显写着“我在撒谎”的表情,笑眯眯地说道:“我改天去问问梦晋兄就知道了。”
    见岑老太太她们都好奇兄弟俩在打什么哑谜,王守仁便给他们讲了文哥儿陪他运砖的事,说怀疑张灵不止画了这么一幅,肯定也画了文哥儿的,只是这小子私藏了而已!
    岑老太太笑道:“这有什么好藏着掖着的,拿来给祖母瞧瞧,祖母又不会笑话你。”
    文哥儿是相信岑老太太的,但是他不相信他哥、他爹、他祖父。
    他们这几个家伙绝对会随时随地笑话他!
    可既然是岑老太太要看,文哥儿便也没有再私藏,去把另一幅《搬砖图》也拿了出来。
    张灵画得很是细致,连板车上摞着的砖头看起来都块垒分明,高高一堆是王守仁的,矮矮一堆是他的!
    这高矮对比太鲜明,王守仁还特意停下来朝他露出个略带嘲讽的笑容。
    因为个头小的原因搬得老慢的文哥儿气得半死。
    ……这张灵作画,可以说是真的观察入微!
    王华他们传看了一轮,都忍不住乐了。
    王守仁也觉得这幅画很不错,画得活灵活现!
    张灵作为十几岁就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官学的辍学生员,文学造诣还是很不错的,哪怕是调侃他们“兄弟情深”的酸诗也写得有模有样,配合画上的画面食用效果极佳。
    王守仁道:“这不是画得挺好的吗?明儿你就拿去给阁老们看,顺便给他们讲讲你蹭的这顿囚饭滋味如何。”
    明朝发展百余年,财政情况良好,对待囚犯还算优待,不仅给拨囚粮,还给分冬衣,甚至还有惠民药局的人给他们治病。
    这不,囚犯们都有闲心跟文哥儿侃大山了!
    王守仁把文哥儿和囚犯们聊得火热的场景活灵活现地描述给赵氏她们听。
    得知文哥儿扎进囚犯堆里跟人聊天,赵氏心里一阵担忧,回去时不由跟文哥儿念叨了一路,让文哥儿别什么人都去聊几句。
    这些被判入狱服苦役的,哪个能是好人?就他这个年纪,有人要朝他发难他压根跑不远的!
    文哥儿听得连连点头,表示自己下次不会了,心里忍不住把他哥骂了半天。
    可恶!
    冤冤相报何时了!
    第二天文哥儿积极地带着《王守仁搬砖图》去翰林院分享了一轮,又去内阁分享了一轮,争取让所有人都能看到他哥勤恳搬砖的英姿。
    李东阳过来汇报事情,正好看到文哥儿向丘濬他们描述王守仁搬砖的场景,笑着插嘴道:“我怎么听你爹说这《搬砖图》不止一幅,你莫不是私藏了?”
    文哥儿没想到他爹居然把这事儿给李东阳讲了。
    这跟告诉所有人有什么区别!
    文哥儿道:“才没有!”
    李东阳道:“那是你爹跟我扯谎了?”
    面对周围这一双双锐利的眼睛,文哥儿只能不甘不愿地说道:“我明儿再拿给你们看!”
    李东阳但笑不语。
    王守仁运砖三天回到翰林院,就发现翰林院又组织了一场和诗团建。
    主题是那幅体现他们“兄弟情深”的《搬砖图》。
    和诗主力是看着他们长大的一干翰林院前辈,诗中泄露了不少他们兄弟俩从小到大的糗事(其中不少皆由王华这个亲爹提供)。
    毛澄他们这些王守仁的同科进士读完以后感想良多,也跟着和诗表示“世间诸多兄弟的相处模式各不相同,唯有这份兄弟情谊是相同的”!
    兄友弟恭,说的就是老王家这兄弟俩呐!
    王守仁目光幽幽地看向文哥儿。
    你小子怎么回事,《搬砖图》都分享得这么起劲!
    在家里不是还藏着掖着吗?!
    到了外面倒是传得整个翰林院给你和诗!
    文哥儿:“…………”
    文哥儿也很委屈。
    不关我的事!
    是咱爹干的!
    作者有话说:
    王大仁:无人生还!
    王小文:无人生还!
    王爹:扬眉吐气.jpg
    注:
    1囚饭囚粮:参考《大明会典》
    【凡狱囚衣粮。洪武十五年令、狱囚贫不能自给者、人给米日一升、二十四年革去
    ○正统十四年奏准、每囚仍日给米一升。及有赃罚破碎衣服、应该变卖者、分给穿用
    ○成化十二年、令有司支给官银、买办药饵、送部疗治囚人、及令各处惠民药局、疗治囚人】
    -
    洪武二十四年的老朱:坚决不给拨粮,饿死你们这些犯罪分子!
    第284章
    要说单是王守仁去运砖确实是不值得夸的。都被处罚了同僚们还要写诗吹嘘一番,那不是藐视朝廷吗?
    现在不一样,现在咱吹嘘(调侃)的不是搬砖,而是七岁弟弟陪兄长搬砖!
    整件事还有画作可证保真的!
    多好的兄友弟恭事例绝对值得夸赞一番!
    文哥儿和王守仁碰头后一讨论觉得他们爹难得这么高兴,这事儿忍忍就算了。谁叫他们是当儿子的呢?
    算了算了。
    兄弟俩认命以后一切又回归正轨,倒是那相熟的书坊主又找上门,说是上次没能承印《饮食诗话》这次不知能不能承印《敦煌游记》,大伙对王守仁他们的敦煌之行都颇为好奇。
    尤其是《河西走廊》的忠实读者们更是想看看如今敦煌到底长什么样。
    文哥儿沉吟片刻说道:“行,我和我哥他们商量商量,要是他们有这个意向我再让人知会你一声。”
    那书坊主自然是万般高兴地离开了。
    对于把自家游记出书这种事,王守仁他们都很随意去都去了真能出本书做纪念也不错省得有人想看自己还得多誊抄几份。
    这事很快敲定下来。
    给两边牵线搭桥以后就没文哥儿什么事了他照常去给朱厚照讲课。
    朱厚照基本已经把《大明律》以及衍生条例学了个遍只是有很多还一知半解,只知其名未知其实。
    文哥儿见忽悠了这么久再忽悠过去有点太过分了便给朱厚照带了本《御制到任须知》表示他这个岐山县太爷可以正式上任。
    所谓的《御制到任须知》是太祖朱元璋命人悉心编撰给府州县一把手的地方官赴任手册,里头讲述了三十一项官员赴任注意事项。
    对于怎么打理朱家江山,朱元璋是考虑得非常细致的,所以这本《到任须知》里写明了地方官到任后首先要摸查清楚的各项情况。
    文哥儿就让朱厚照逐项填写。
    你这岐山县的税收情况如何?有没有金矿银矿以及各色窑矿?有没有盐场?
    还有,你还要清点一下公共财产,比如有几处公廨以及里头有啥物件。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