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 第285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文哥儿道:“对,殉葬不好。”
    事实上明朝也有过好几十年的殉葬历史。
    主要是朱元璋秉承着自己的女人要自己带走的观念,把自己的后妃给殉了,后面几个皇帝那也是有样学样。
    直至明英宗那一代才良心发现说不忍心让生者相随,从此罢除宫妃殉葬的旧例。
    这些当朝的事儿,文哥儿很识趣地没给朱厚照多提。
    要指点江山就指点一下前朝往事就好了!
    文哥儿问道:“殿下知道当时会什么会出现‘三良殉葬’这种荒谬的事吗?”
    朱厚照直摇头。
    文哥儿道:“殿下觉得秦穆公这样英明一个人,会下令让臣子殉葬吗?”
    朱厚照一下子也觉出不对来了。
    对哦,英明神武的人,不会干这种傻乎乎的事!
    文哥儿道:“这事儿还是因为酒宴上的随口一句话。”他摸了摸肚皮,觉得里头已经空了,可以装点什么进去,便提议准备一桌茶点来个情景还原,看看当时秦穆公到底说了什么样一句话。
    朱厚照听后麻溜吩咐人去办。
    既然宴还没摆好,文哥儿提议玩井字棋打发时间。
    现在朱厚照自认自己能写字了,当即决定圈圈全由自己来画,劲头十足地和文哥儿你来我往玩得很起劲。
    等到谷大用他们把桌子摆好,文哥儿才让朱厚照坐在主位上,再由朱厚照亲自挑几个人坐到底下给他充当臣子。
    朱厚照当然先把文哥儿挑出来。
    接着又挑了杨玉和谷大用他们。
    底下很快坐满了!
    文哥客客气气地请让杨夫人来教他们宴饮礼仪。
    不能因为只是课堂上搞情景还原就不注重细节,只有细节到位了,大家才能有沉浸感!
    有现成的专业礼仪老师不用白不用!
    绝对不是他想边吃吃喝喝边摸摸鱼。
    杨夫人微愣。
    朱厚照听文哥儿那么一说,也积极地转头看向杨夫人。
    瞧着仿佛等不及要学宴客礼仪似的。
    他可是宴会主人来着!
    小孩子都特别爱学大人做事,朱厚照对这种正儿八经的过家家游戏还是很感兴趣的。
    既然是春秋时期的秦国,那这场宴饮肯定是按照周礼来的,这个杨夫人正巧略懂一二。
    杨夫人便上前给他们介绍该怎么入座、怎么进食、怎么退场。
    听得文哥儿忍不住在心里啧啧称奇,怀疑杨夫人脑袋里有本礼仪百科全书。
    一场礼仪课上下来,气氛可谓是其乐融融。
    杨夫人从来没有教得这么轻松过。
    等她教完了,文哥儿又适时地凑到她身边提出让她再教教太子怎么邀臣子喝酒。
    当然,他们都还小,不喝酒的,以茶代酒就好!
    杨夫人道:“教太子这个会不会不太好?”
    文哥儿道:“这是最重要的一环,可不能省!”
    朱厚照听了马上在旁边直应和:“可不能省!”
    杨夫人:“…………”
    杨夫人想想几次和文哥儿辩论的结果,有点担心他当场再来一段“我们应当弘扬祝酒文化”的小作文,只得耐心地教朱厚照怎么邀人喝酒。
    一群大人和小孩有模有样地上完礼仪课,落座后文哥儿却是让大家轮流给朱厚照祝酒。
    这顿酒宴的背景是他们现在成功收服西戎十二国,大家开开心心地坐下喝酒。你作为大秦的忠臣良将,该怎么拍咱春秋一霸的马屁不用人教吧?
    谷大用他们这些宦官脑筋是最灵活的,嘴巴也最会说,这个环节简直是为他们而设的!他们当即轮流举杯向朱厚照献上自己的马屁。
    杨玉看得有些纠结,开始焦急地在心里组织语言。
    他转头一看,却见文哥儿正坐在最边上的座位优哉游哉地吃着茶点。
    杨玉:“…………”
    有点怀疑他们这位小先生在偷奸耍滑。
    文哥儿察觉杨玉投来的目光,眨巴一下眼,神色淡定地捧起茶吨吨吨。
    这些点心有点干,得就着茶才能下口!
    等到宦官们表现得差不多了,文哥儿也举起茶吹捧了霸主猪猪一番,夸得那叫一个天花乱坠。
    他甚至还用上了自己每天晨诵练出来的吟诵调子,不仅吐字清晰,还很清隽悦耳。
    那是货真价实地比唱的还好听!
    霸主猪猪听得心花怒放,又看向还没祝酒的杨玉。
    他还没听够夸夸!
    杨玉:“……………”
    所以只有他自己没想好怎么拍马屁是吗!
    杨玉艰难地挤出几句祝酒词来,还挤得磕磕绊绊的,听得人忍不住发笑。
    文哥儿向来不爱欺负老实人,感觉下午茶时间该结束了,就起身坐到朱厚照近前给他继续讲课:“这时候秦穆公已经喝了好几轮酒,他很高兴地看着底下这么多忠臣良将。”
    朱厚照顺着文哥儿的示意看向刚才给他拍了一轮马屁的谷大用等人,很有代入感地点了点头。
    “然后呢!”
    朱厚照追问。
    文哥儿道:“他很开怀地举起酒杯,由衷地对着他的臣子们说了一句话。就是这句话,导致了后来的‘三良殉葬’。”
    朱厚照胃口彻底被吊起来了:“什么话?”
    文哥儿道:“他对他最爱重的臣子们说,‘生共此乐,死共此哀’!”
    朱厚照一愣。
    “这要是寻常人说出来,不过是表达情谊深厚的话而已。可他是一国之君,说出来的话哪怕他自己没当真,臣子们也不能当成戏话。”
    秦穆公这么说完以后,子车奄息三人第一时间表示定当生死相随。
    到秦穆公死后,子车奄息他们就信守诺言自愿殉葬了。
    至于是自愿相从还是不得不从,他们已经无从得知了,从东汉末年的曹植、王粲到后来的柳宗元、苏轼,都曾对“三良”这事儿进行探讨,大多觉得“三良”是“结发事明君”“焉得不相随”“人生各有志,终不为此移”。
    按照《史记》记载,秦穆公去世后“从死者百七十七人”。
    一百七十七个活人生殉!
    这种人为的人才损失,怎么能让人不痛心!
    所以秦国百姓“临其穴,惴惴其栗”。
    每个人来到“三良”被活埋的地方,都会因为对殉葬的恐惧和不安而颤栗不止,伤心地为“三良”唱起了《黄鸟》这首挽歌。
    这就是“惴惴不安”的出处。
    那么大一个霸业,一句话作没啦!
    可惜不可惜,难受不难受!
    朱厚照听得愣住。
    刚才大家都高高兴兴的,他也老高兴了,愣是被文哥儿他们夸得灌了一肚子热饮子。
    没想到这酒到酣处随口说出来的一句话,居然会带来这样惨烈的后果。
    文哥儿注视着满脸纠结的朱厚照,说道:“殿下贵为太子,一句话同样能决定许多人生死。即便殿下觉得那只是戏言,兴许也会有许多人想方设法要把它坐实,所以殿下可千万不要轻易对人许诺。”
    朱厚照绷起小脸认真答应道:“孤不许诺!”
    作者有话说:
    文哥儿:正经地收尾几句,就等于我没在摸鱼!
    大猪小猪:有道理,有道理
    *
    震惊!足足二更!
    *
    注:
    1人之有技,若己有之:出自《尚书·秦誓》,《大学》里也有引用
    意思大致是“(我希望能有这样的大臣:)别人有能力,就像自己有能力一样;别人有聪明才智,就像自己有聪明才智一样,绝不会因为嫉妒别人而隐瞒他们的才能、阻拦他们出头”
    -
    2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临其穴惴惴其栗:出自《诗经·秦风·黄鸟》
    不同版本的翻译可能有不同的解释,文里单纯挑适合的解释来用
    还是那句老话,要考试的可得按照老师讲的答!(此处是免责声明
    -
    3生共此乐,死共此哀:出自应劭的《汉书注》
    【秦穆与群臣饮酒,酒酣,公曰:生共此乐,死共此哀。奄息等许诺。及公薨,皆从死。】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