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 第258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文哥儿面不改色地糊弄小孩:“我也不知道在哪,肯定是哪本志怪小说瞎扯淡。殿下想想看,正经人谁写小说啊,都是吃不上饭的穷鬼想混口饭吃,他们写书全靠瞎编!我听人说,他们还写皇帝挑水用金扁担呢,你看陛下有金扁担吗?”
    朱厚照陷入沉思:“孤不知道有没有,孤要去问问父皇。”
    他父皇经常不在,他也不知道他父皇有没有藏着一把金扁担!
    文哥儿:“………………”
    累了,毁灭吧。
    文哥儿强行转移话题:“殿下知道‘封狼居胥’发生在什么时候吗?”
    朱厚照的注意力顿时从“金扁担”转移回沙盘上,摇着头回答:“不知道!”
    文哥儿用树枝指着沙盘上北边的开阔处,对朱厚照道:“这里是蒙古高原,有连片的大草原,早在周王朝建立之前就有不少游牧民族在这里逐水而居、放牧为生。”
    “我们学《绵》的时候提到的‘戎丑’说的就是他们了,据史书的记载推断,古公亶父迁往岐山脚下定居,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西戎的侵扰。”
    “所以即使在岐山脚下过上了安定富足的日子,他们也要教诲后人不要忘记警惕西戎人。”
    “到了秦汉时期匈奴更加猖獗,连横扫六国的秦始皇都拿他们没办法,只能征调无数民夫去修长城。”
    朱厚照不知道秦始皇,追问道:“秦始皇,很厉害吗?”
    横扫六国,听起来就很棒!
    文哥儿道:“确实很厉害,以后有机会再给你细讲。”
    朱厚照用力点头。
    这些故事他都很爱听!
    文哥儿指着蒙古高原给朱厚照描述了一下游牧民族的可恶之处:“殿下你看,秦汉时期的匈奴住在这里,可以养很多很多牛马。他们人人都有马骑,所以跑得特别快,所以他们从来不种粮食,每次等到我们刚秋收就跑过来抢掠。比如你在岐山脚下辛辛苦苦、勤勤恳恳耕作一年,结果粮食全被他们抢走了!”
    朱厚照听完就怒了:“坏蛋!”
    文哥儿道:“对,坏蛋!可是他们跑得特别快,谁都拿它没办法,只能防着忍着。一直忍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他爹和他祖父都是很英明的皇帝,给他积攒了很丰厚的家业,所以他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去打匈奴了!”
    朱厚照激动地问:“怎么打?”
    文哥儿摸了摸瘪瘪的肚皮,说道:“该用午膳了,剩下的我们明儿再讲。”他给朱厚照圈出长安的位置,笑眯眯地留作业,“殿下可以自己先想想,假如殿下现在在这里,要怎么才能消灭游走在那么大一片草原上的匈奴?”
    朱厚照觉得一早上过得实在太快了!
    怎么一下子就到了用午膳的点了呢!
    只是文哥儿不肯再给他往下讲,他也没有办法。
    文哥儿吃饱喝足,溜达出宫。
    留下又有些郁闷的朱厚照。好在他还可以在沙池玩耍,他一时对着自己和文哥儿的杰作琢磨怎么打匈奴,一时在没被河西走廊“占领”的空位上玩沙子。
    到傍晚见着朱祐樘,朱厚照就开始发问了。
    “父皇,你有金扁担吗?”
    朱祐樘:?????
    朱祐樘问明事情原委,只觉文哥儿真是什么书都看。他哭笑不得地说道:“没有。”
    得到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朱厚照马上问出了第二个问题:“那父皇,匈奴怎么打啊?”
    朱祐樘:?????
    两个问题跨度是不是有点大?
    崽啊,要不咱还是来聊聊金扁担吧!
    作者有话说:
    文哥儿:珠穆朗玛峰才是第一高峰!
    朱三岁:登顶珠峰!登顶珠峰!
    文哥儿:?????
    注:
    1河西走廊东西南北地形:参考《河西走廊》纪录片
    有问题可以指出来,回头我偷偷改掉!
    -
    2《绵》里的戎丑和保持警惕:
    “乃立冢土,戎丑攸行。”
    “大社坛搞起来,齐心协力打跑西戎人!”
    -
    “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柞棫拔矣,行道兑矣。混夷駾矣,维其喙矣!”
    “对敌人绝对不忘记愤怒,对邻国始终不失聘问,拔掉杂七杂八的树,拓宽我们的道路,追得混夷想跑都跑不了!”
    -
    翻译纯属瞎掰的,意会就好,意会就好
    第216章
    打匈奴这事儿朱祐樘根本没详细研究过,尤其是朱厚照还说什么河西走廊,他就更不清楚了。
    朱祐樘经过上个月的磨炼,现在已经有那么一点经验了。他含笑说道:“这是你小先生安排给你的功课你要自己开动脑筋好好想。如果遇到难题就问别人久而久之你遇事就想不出好办法了。”
    朱厚照一听觉得有道理。
    他用力点头,复述文哥儿教给他的一句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朱祐樘觉得这句话听起来挺好用暗暗记了下来,赞许地说道:“对,就是这样。”
    朱厚照便不缠着他父皇问怎么才能封狼居胥了积极盼着第二天到来。
    翌日文哥儿施施然入宫,朱厚照一下子从廊下蹦了出来都不让文哥儿进屋了,直接拉着文哥儿往沙池跑。
    相处越久,朱三岁就越不爱摆太子架子,根本懒得在文哥儿面前装老成了。本来就是两三岁大的小娃娃在外人面前兴许能装好那么一两回长久处下来哪里还藏得住本性?
    文哥儿见朱三岁这么迫不及待要听课就给他讲了汉武帝想出来的好办法。
    他们的骑兵跑得没匈奴快那就抓紧练兵练强兵,他甚至破格提拔了两个外戚先是卫青后是霍去病两个人后来都成为了打得匈奴嗷嗷叫的名将!
    文哥儿怕朱厚照理解不来外戚是什么就给朱厚照举了个例子,说卫青是太子的舅舅,像张鹤龄、张延龄是他的舅舅一样!
    朱厚照和他两个舅舅关系一般般,主要是年纪相差太大,就算张皇后想创造机会给他们一块玩,他们大多时候也玩不到一起去。
    他听到文哥儿说汉太子的舅舅能打得匈奴嗷嗷叫,顿时对自家两个舅舅充满期许!
    别的舅舅可以,他的舅舅一定也可以!
    匈奴没有了,打鞑子也一样!
    文哥儿哪里知道朱厚照的奇思妙想,他继续给朱厚照讲河西走廊的发展史:“当时匈奴除了和汉朝有仇,还和一个叫月氏的部族不对付,汉武帝就想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准备派人出使月氏,联合月氏人一起横扫匈奴。”
    他用昨天折的树枝指着祁连山下狭长的河西走廊。
    “想要找到月氏人,得从匈奴人眼皮底下传过去,而且一路险隘重重,连歇脚的地方都没有——”
    “像嘉峪关这几个城池,那时候都是没有的。”
    “如果是殿下的话,有信心从这里走到西域去吗?”
    朱厚照马上说:“有信心!”
    文哥儿没有否定他吹出来的牛逼,而是笑眯眯地说道:“有一个人和殿下一样勇敢,殿下知不知道他是谁?”
    这下朱厚照答不上来了。
    文哥儿便在沙池上方写下“张骞”两个字,给朱厚照讲起张骞出使西域的艰难险阻。
    朱厚照听得入了迷,很想跟着和他一样勇敢的张骞跨越长长的河西走廊走到西域去。要是遇到西域人,他一定打得他们嗷嗷叫!
    文哥儿听着朱厚照要手撕匈奴的豪言壮语,笑着说道:“那殿下可得好好用饭、好好锻炼身体,不然连这么远的路都走不了,更别提遇到匈奴和他们正面对上了。张骞出使时约莫有一百人,回来时只剩两个人,可见只有最勇敢、最康健的人才能走完全程。”
    朱厚照骄傲地道:“孤每天吃很多!比父皇都多!”
    文哥儿闻言随口劝道:“殿下平日里可得劝陛下也好好用饭,好叫陛下也长命百岁。昨儿我们就讲过的,得先有文景之治攒下的家底,汉武帝才能想练兵就练兵,想打匈奴就打匈奴,殿下得劝着陛下保重身体、励精图治,把国库填得满满当当,把军队养得兵强马壮,殿下才能想做什么便做什么!”
    文哥儿还跟朱厚照闲扯起来,说什么“你看我虽然出身寻常人家,同样不忘时刻激励亲爹努力上进”。
    当儿子的,要始终对亲爹寄予厚望,不要觉得亲爹年纪比自己大那么多就没有了进步空间,要知道你爹永远是你爹,他永远是最棒的,你不多激励他几句,怎么知道他做不到呢!
    朱厚照听后认真地点头。
    对,父皇就是很厉害的!
    这么厉害的父皇肯定什么都能做到!
    父皇一定能把国库填得满满当当,把军队练得兵强马壮!
    从今天开始,他要天天劝父皇好好吃饭、励精图治!
    朱三岁感觉自己小小的肩膀上,从此有了重重的责任!
    文哥儿胆大包天地忽悠了朱厚照一通,就在沙盘上给朱厚照推演起对战匈奴的几场战役来,这些都是他哥给他讲的,他现学现卖给朱厚照也展示了一遍。
    朱厚照兴许是天生就对打仗感兴趣,听到打胜仗时眉飞色舞,听到有人打输了就郁闷不已,甚至还奶凶奶凶地骂骂咧咧。
    不知不觉又是一早上过去。
    文哥儿给朱厚照讲到了“封狼居胥”,并给朱厚照留了个作业:现在匈奴已经被打趴下了,你成功拥有了河西走廊,接下来要怎么办?
    文哥儿留完作业就走,压根不管一脸苦恼的朱厚照。
    居然不是封狼居胥就行了!
    接下来要怎么办?
    朱厚照想起了上个月文哥儿给他讲过的,光是打下来是不行的,还要把它治理好,让它彻底成为大明的一部分。可是怎么把它治理好?
    这可太难了。
    朱厚照只有建设岐山(而且是想象中建设)的经验,压根不知道怎么管好这段狭长的“走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