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第1034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此一别,再见时还是兄弟吗?
    湛蓝的天空飘过一朵乌云,转眼间天就暗了下来,电闪雷鸣,一场暴雨不期而至。
    第2527章 法正的局
    秭归数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先后失守,孙策拜孙权为征西中郎将,西取巫县的消息传到鱼复,一时激起轩然大波。不少人建议曹操斩杀沈弥、娄发等人的家属,抄没他们的家产,以儆效尤。
    这其中又以赵韪最为积极。
    同为刘璋旧部,赵韪对沈弥等人没有一点同情心,反而恨之入骨。当然若不是因为甘宁投降周瑜,他也不会蒙羞,儒将功业夭折。虽说后来一起归附了曹操,仇恨却一直记在赵韪心里,一有机会就喷涌而出。
    响应赵韪的人还不少。虽说这些人和沈弥、娄发没什么仇,但也没什么感情。既然沈弥、娄发投降了吴军,成了对手,怎么处置他们也不为过,不妨顺水推舟,说不定还能分点好处。
    曹操无动于衷,只是命人将沈弥等人的家属看管起来,却没有进一步的处理。
    当务之急不是杀人,甚至不是迎战正在赶往巫县的孙权,而是驻留在秭归的孙策。
    法正收到消息,考虑到雨季将至,孙策有可能返回洞庭,减少大量物资运输带来的负担,就近取食,秋收后再考虑进攻的事宜。
    这绝不是曹操希望看到的局面。
    如果不能一直维持在战时状态,不能让吴国不断失血,蜀国哪有一线生机。
    曹操与法正、彭羕等人反复商量,觉得一定要拖住孙策,让孙策停留在三峡之中。除了让吴军承受长途运输的负担之外,万一老天帮忙,汛期洪水直接冲垮了吴军的水师,蜀国就真的翻盘了。
    退一步说,如果能让孙策进驻巫县,这五百多里的逆水行舟,也能消耗吴国大量人力、物力,为最后的转机争取一点希望。
    法正提议放弃巫县,诱使孙策率主力进驻巫县,在瞿塘峡甚至鱼复一带决战。
    彭羕大惊失色,难得地当面表达了强烈的反对意见。秭归被吴军迅速攻克,已经对军心士气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如果巫县再不战而弃,谁能保证军心不乱?鱼复是长江上的最后一道防线,不容有失。如果因为军心乱了而溃败,只怕一发不可收拾,吴军从此长驱直入,益州有崩溃之祸。
    面对情绪激动的彭羕,法正面沉如水,无动于衷。
    彭羕急了,顾不上太多,转向曹操,恳求曹操三思,千万不能放弃巫县。
    曹操抚着胡须,沉吟良久,表示赞同彭羕的意见,不能轻易放弃巫县,损伤士气。
    彭羕长出一口气,恨恨地看了法正一眼,将更直白的指控咽了回去。他觉得法正就是用益州的存亡做筹码,做最后一搏。反正他又不是益州人,实在不行,投降就是了。就算不能投降,他也可以逃之夭夭。
    但他不能这么说,有影射曹操的嫌疑。
    这样的传言一直都有,只是没人敢当着曹操的面说而已。
    等彭羕出了门,曹操眼神一扫。“孝直,你太心急了,须知欲速则不达。永年虽年少,却是个聪慧之人,若是露了行迹,不难猜出你的布局。”
    法正心中一喜。看来彭羕虽在曹操左右,又深得曹操喜爱,曹操却还没有将他们的部署透露给彭羕,彭羕暂时也无法威胁他的地位。
    法正微微欠身。“大王所言甚是,臣是心急了些。孙策以孙权为前锋,西进巫县,却只给了孙权三四千人,其中还有近半是沈弥、娄发的旧部,大举西进的可能性实在太小。若不能诱他前来,所有的部署都无从着手。拖得久了,怕是于我大蜀不利。”
    曹操轻轻拍打着案几扶手,若有所思。“孝直,你觉得孙策有没有可能看破我们的计划?”
    法正摇摇头。“臣之计划,分为数部,各人执行其中一部分,不相干扰,除非所有人都向孙策和盘托出,他或许有机会猜出一丝端倪。真要那样,他大概不会派孙权为前锋,更不会让沈弥、娄发随孙权出战。”
    法正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除非他想借大王之手,取孙权性命。大王觉得有这个可能吗?”
    曹操眨了眨眼睛,笑而不语。“孝直觉得不可能?”
    “不可能。”法正应声答道,毫不犹豫。
    曹操笑得更加灿烂。“孝直何以如此肯定?”
    法正也觉得自己答得太快,有推崇孙策之嫌,连忙缓了口气,笑道:“孙策爱护诸弟,天下皆知,岂能因孙权一人而自毁名声?且孙策既有嫡子,又有袁氏为外援,就算有意外,帝位也与孙权无关。既然如此,孙权的所作所为不过是少年骄纵罢了,与谋逆无关。纵然孙权有所不是,施以惩戒便是了,又何必置之于死地?”
    曹操微微颌首。“放弃巫县,就能诱孙策亲自前来吗?”
    “大王,孙权统兵四千,只能取巫县,不足以鱼复。可若是孙权攻击巫县得手,得寸进尺,欲观鱼复,孙策是来还是不来?”
    “话虽如此,我军自弃鱼复,是不是太刻意了?孙策谨慎,难免生疑。”
    法正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这便是沈弥、娄发的作用。没有他们,孙权自然难取巫县,有了他们,不仅巫县可不攻而取,就连鱼复都有速战速决的可能,所缺的只是兵力而已。这么好的机会,孙策舍得放过吗?就算他自己不来,至少也要增派万人。”
    曹操恍然大悟,不禁拍案而笑。“如此一来,委任孙权为将,则任过其能,很可能错失良机,甚至有可能遭受覆败。另遣别将,又与孙权难以相处。想想也去,只有他自己走一遭,对吧?”
    “大王英明。”
    曹操想了想,又问道:“孝直,沈弥、娄发知道他们的作用吗?”
    法正笑着摇了摇头。“谅他们也猜不出,说不定心里还有些煎熬。不过孙策善以利诱人,吴军的军械又着实犀利,想来他们也无从拒绝。大王,平心而论,臣之前也没想到孙策能将楼船驶到秭归城下,这也是臣建议放弃巫县的原因。”
    曹操深以为然。
    孙策将楼船拖到秭归城下,着实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秭归诸城之所以迅速被攻破,除了沈弥等人心无斗志之外,这些楼船的作用不可小觑。据斥候传回来的消息说,楼船上的抛石机、重弩射出如雨雹般的铁丸和重箭,当者无不披靡,所有经历过的人都为之胆寒。
    面对如此猛烈的攻击,巫县又能好到哪儿去,谁也不敢说。
    西陵峡没能阻止吴军战船,瞿塘峡却可以。瞿塘峡虽不以险著称,却并非风平浪静之处,甚至比西陵峡有过之而无不及。西陵峡的险在于滩多,而瞿塘峡的险则在水急。长江由西而来,在夔门外收束成一线,江水奔涌,快如奔马,即使是空载的小船也很难逆水而上,非得纤夫不可。
    比水急更重要的是窄。瞿塘峡最窄的地方不足十丈,可以说三峡中最窄的位置就在瞿塘峡。曹操几次乘船去巫县,座船都擦着崖壁,需要将士们用竹篙抵着崖壁,免得撞上去。
    对吴军水师体量超大的战船来说,通过的难度剧增,甚至可能根本无法通过。
    如果吴军的大型战船不能通过瞿塘峡,用抛石机抛掷铁丸的战术就无从施展了,吴军最大的优势就无用武之地,想复制速克秭归的战绩无异于做梦。
    可是巫县没有这样的条件,孙权的船队中就有四艘这样的战船,据说装铁丸的船也有好几艘,显然是准备在巫县再次大展身手。参照秭归的情况,巫县被攻克的可能性并非不存在。
    既然如此,不如主动放弃巫县,撤出守军,免得他们被吴军的攻击打破了胆,折了锐气。
    法正的考虑正是出于此。
    孙权只有四千多人,凭借着军械之利,可以攻克巫县,却无法进攻鱼复,尤其是在战船无法通过瞿塘峡的情况下。可是轻取巫县,他又不可能心满意足,自然会尝试进攻鱼复。
    如此,巫县就是一个饵。饵虽然香甜,里面却包裹着致命的鱼钩。
    “计是好计。”曹操赞了一声:“只是要行得稳些,既不能让孙权察觉,又不能影响士气。”
    “大王所言甚是。”
    曹操随即召集诸将议事。他没有提放弃巫县的事,只是让诸将就秭归失守的事发表意见,为守巫县、鱼复做战前准备。
    诸将虽然没有亲历战场,可是听完法正、彭羕的介绍,都清楚抛石机和重弩所起的作用,尤其是彭羕将斥候带回来的一枚十斤重的铁丸摆在他们面前时,所有人都被吴军的奢侈震得哑口无言。
    一口刀不过三斤多重,一枚十斤重的铁丸可以打三口刀,就这么扔出去,而且一扔就是成千上万枚,和用钱砸有什么区别?
    吴国这是有多富?
    鱼复、巫县一体,鱼复无疑是重点。当巫县不太可能守得住的时候,退守鱼复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就连彭羕本人都不得不承认,法正的建议看似荒唐,却是眼下最好的选择。
    在大家意见趋向一致的情况下,曹操肯定了彭羕的考虑有合理的成份,即使必须放弃巫县,也不能不战而走。他拟定了一套作战计划,安排人从水陆两路接应巫县守军撤退,并决定亲往巫县督战,确保撤退时不会发生意外,出现无谓牺牲。
    见曹操如此体恤士卒,诸将都很敬服,纷纷表示血战到底的决心。
    ……
    孙权这一路走得不太顺利。
    与孙策分别不久,就遇到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为了安全起见,刚刚起航的大军不得不寻找停泊之处,蓬勃的士气就像被一团烧得正旺的火,被大雨淋得连烟都不剩一丝,实在令人沮丧。
    其后的旅程也不太顺利,几次遇到大雨,耽搁了不少时间。赶到巫县境,进入巫峡时已经是六月末,正是雨水最多的时候。巫山的云雨在诗人的眼中有多么迷人,在他眼中就有多么可恶,就连两岸连绵的巫山十二峰都像是在对他示威。
    离巫县还有几十里地的时候,他发现了被拆毁的栈道,更是气得大骂。
    逆水行舟太难,他原本希望借用沿江的栈道来运输一部分物资,减轻战船自重,必要的时候还需要用纤夫助力。曹操拆毁了栈道,他的计划失去了施展的机会,只能靠战船自身动力前进,无疑中增加了很多困难,耽误了不少时间,陆续受损的船只多达十余艘。
    经过神女峰时,一艘辎重船因将士贪看两岸风景,不小心触礁,迅速沉没。虽然船上的将士大部分被救起,船上的物资却全部沉入江中,包括一千多枚铁丸和一万只重弩用箭。
    孙权收到消息,暴跳如雷,当场下令斩杀了船军侯,首级号令全军,并将负指挥之责的楼船都尉降为普通士卒,与那些被救回来的士卒一起,发配去甲板下面划桨。
    见识了孙权的狠厉后,没人敢再大意,但士气也受到了明显的挫折。
    进入金盔银甲峡时,情绪低落到极点的孙权收到消息,巫县戒备森严,曹操本人赶到巫县督战,西侧的江面上还有不少战船,严阵以待。
    孙权立刻召集诸将议事,讨论作战方案。
    听说曹操本人在巫县,沈弥、娄发都有些紧张。他们知道曹操善于用兵,而他身边的法正多谋善断,尤其好用险计。与这样的人对阵,再小心都不为过。吴军水师有军械优势,却是逆流而攻,实力大受影响,这一战并不轻松。
    孙权也不敢大意,几经商量后,决定先找地方扎营泊船,然后再寻找战机破敌。
    娄发提供了一个选择,在长江南岸,正对着阳台山的地方,有一个小城,城下有滩,叫南陵滩,可以泊船扎营。此地离巫县也不远,隔着江就能看到。以吴军的水师优势,曹操想必不敢轻易来战,既能保持对巫县的压迫,又能立于不败之地。
    孙权大喜,立刻派司马——表兄吴奋跟着娄发去查看地形。
    两日后,吴奋回报,南陵滩的确适合扎营。
    和吴奋一起回来的,还有几个绝色巴女。
    第2528章 巫山神女
    孙权打量着这几个巴女,很是好奇。
    吴奋是吴景的长子,比他大几岁,已经娶妻成亲。妻子虞氏是余姚大族,计相虞翻的族人,德容兼备。夫妻俩感情一向很好,已有两子一女。平时也没听吴奋他好色,怎么出去勘察驻营地形,也能带几个巴女回来。
    一看这几个巴女的相貌,显然不是路边上随便遇到的。
    “这是巫山神女。”见孙权疑惑,吴奋连忙解释。“是南陵山上一个巫祠中侍神的巫女,能招魂驱邪,祈风祷雨,预知吉凶。她们说,大王入峡时,曾有神谕,说大王行前没有祷祝,触怒了天神,所以才会有大雨。若不改正,还会有更大的麻烦。”
    孙权差点笑出声来。“盛夏季节,三峡多雨,这和神有什么关系?元兴,你怎么还相信这些?”
    吴奋尴尬不已。“这不是一路不顺,心中不安嘛。大王,这种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试试又无妨,反正又费不了多少钱。万一灵验呢?”
    娄发也劝孙权试试。孙权不信,将士们信啊。吴军将士不信,他们的部下信。巴楚巫风极盛,笃信巫术的人很多,巫祠随处可见。南陵滩的这个巫祠香火很盛,路过的商船、客船经常去求签,甚至有不少官员经过时也会去拜访一下。
    更何况孙权这一路走来的确不太顺,人心惶惶的,请巫女祷告一下,安安军心,也是好的。
    孙权觉得有理。在孙策的影响下,吴军现在对神鬼是敬而远之,做事之前更倾向于认真谋划,求神请巫这样的事不多了,但人心毕竟还是人心,遇到麻烦的时候还是下意识地想求神问鬼,求个心安,只是不那么笃信罢了。
    况且娄发说得有理,吴军将士不信,降卒们信啊。他的部下中有三分之一是降卒。就算是他所领的长沙郡国兵也有不少是新招募的蛮夷,对鬼神很是敬畏。如果他们认为触犯了神灵而不加悔改,心生狐疑,不肯作心作战,这一战可就没法打了。
    “巫女都这么美吗?”孙权还是有些不放心。“她们看起来……可不像山野之人。”
    “那倒不是,长江上下,巫祠处处可见,唯有此地的神女最美。”娄发露出猥琐的笑容。“大王有所不知,巫县本是楚国故地,楚王曾在此筑细腰宫,就是对面的阳台山上。神女自荐枕席,与楚王夜合,生下一女。此女兼有楚王的贵气与神女的灵气,非凡女可比,有通神之能。故其后裔多为巫女,以敬其祖。若遇贵人,则往往降神,效其先祖自荐,求日日欢娱。”
    娄发说着,叫过一个长相绝美,神情却有些清冷的少女,让她向孙权解释。这少女说的是官话,却带着浓厚的乡音,腔调也与常人不同,自称梦见先祖神女瑶姬,神女说孙氏奉火而生,却不信鬼神,其父火神祝融因此很生气,遣神女先降大雨,以示惩戒。若孙权仍不知悔改,祝融将亲自出手,降下大灾,必使吴军因欺神而败,直到吴国覆灭。
    少女最后很严肃的说,神能给你,也能收回去。人再聪明,也不配与神为敌。
    孙权被少女说得心中忐忑,没敢再说什么,命人按照少女的要求准备牺牲、祭品,祭拜火神祝融及神女瑶姬,以求平安,并保佑他们击败曹操,平定益州。

章节目录